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鹌鹑馉饳兒的意思、鹌鹑馉饳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鹌鹑馉饳兒的解釋

亦作“ 鵪鶉骨飿兒 ”。古代一種面食,因其形似鹌鹑,故稱。《清平山堂話本·簡貼和尚》:“隻見一個男女托個盤兒,口中叫:‘賣鵪鶉餶飿兒。’官人把手打招,叫:‘買餶飿兒。’僧兒見叫,托盤兒入茶坊内,放在卓上,将條篾篁穿那餶飿兒,捏些鹽,放在官人面前,道:‘官人吃餶飿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鹌鹑馉饳兒”是一個具有曆史特色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詞義與食物屬性

  1. 詞源與讀音
    該詞讀作ān chún gǔ duò er,最早見于宋代文獻(如《清平山堂話本·簡貼和尚》),是一種古代面食的名稱。

  2. 形制與做法

    • 以鹌鹑肉為餡,面皮包裹後折疊成三角形或元寶狀,通過“疊角、拉齊”等工序制作,使面皮與餡料間留有空隙。
    • 烹饪時(水煮或油炸),面皮受熱膨脹,外形鼓脹似鹌鹑,故得名。宋代甚至有歇後語“馉饳兒做的——氣性大!”形容其膨脹特性。
  3. 食用方式
    常以竹籤串起,蘸鹽或湯料食用,口感筋道,餡料細嫩,是宋代流行的街頭小吃。


二、延伸含義與文學意象

部分文獻(如)提到其引申為成語,比喻“容貌憔悴、面色黯淡”,可能源于煮熟後鹌鹑的暗沉色澤。但此用法需謹慎考據,因多數權威資料(如漢典、搜狗百科)更側重其作為食物的本義。


參考資料建議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清平山堂話本》等宋代話本,或參考漢典、搜狗百科對曆史飲食的詳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鹌鹑馉饳兒》這個詞的意思

《鹌鹑馉饳兒》是一個中文詞語,意思是指用糯米制成的小點心。

拆分部首和筆畫

該詞的拆分部首是鳥部和食部,具體的筆畫由于字體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來源和古時候漢字寫法

《鹌鹑馉饳兒》這個詞來源于北方方言,是形容制作粘糯點心的一種稱謂。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與現在稍有差異,但整體意思相同。

繁體

《鵪鶉餠鵜兒》是《鹌鹑馉饳兒》的繁體寫法。

例句

我昨天去了一家小吃攤,嘗了他們家特色的鹌鹑馉饳兒。

組詞

鳥、食、點心、糯米、制作。

近義詞

糯米團、糯米球、小點心。

反義詞

面食、油炸食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