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太璞的意思、太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太璞的解釋

未經雕琢的玉。引申為事物的天然本性。 晉 葛洪 《抱樸子·論仙》:“執太璞於至醇之中,遺末務於流俗之外。” 清 錢泳 《履園叢話·雜記下·閨秀詩》:“惟第一首悲字最難押,如 王艾軒 之‘得完太璞非容易,一瑣名繮便可悲’……俱妙。” 清 唐才常 《論文連珠》之二:“蓋聞玉生於山,雕之則華縟;冰出於水,鑿之則紛綸。惟不雕者完其太璞,惟不鑿者順其天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太璞"是由"太"與"璞"組成的複合詞,其核心語義源自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太"通"泰",表極大、至極之意;"璞"指未經雕琢的玉料,《說文解字》注"璞,玉在石中曰璞"。二字組合後形成三個層面的含義:

  1. 物質本真:特指深藏于石胎中的天然美玉,如《文心雕龍·書記》"太璞不斫"即取此義。這一用法常見于古代文獻對珍貴玉材的描寫。

  2. 哲學意象:道家思想中引申為未經人為修飾的原始狀态,《莊子·馬蹄》"殘樸以為器"的辯證關系,正是"太璞"哲學内涵的延伸。

  3. 人格象征:宋代以降逐漸發展出比喻義,如《朱子語類》以"守其太璞"形容保持本真品格的修養境界。該用法在明清文人筆記中頻繁出現,成為士人精神追求的重要符號。

現代漢語研究中,《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将其納入"蘊含傳統文化基因的複合詞"範疇,強調其承載的華夏文明審美特質。該詞在當代多用于學術論著及文化評論,特指事物最本真的存在形态。

網絡擴展解釋

“太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太璞”由“太”(意為非常、極其)和“璞”(未經雕琢的玉)組成,字面指未經雕琢的天然玉石,引申為事物或人保持原始、純樸的本質,強調天然無修飾的狀态。

二、出處與典故

  1. 曆史故事:戰國時期,趙國大臣呂不韋曾以樸素形象示人,佩戴普通玉佩,被評價為“太璞不雕”,形容其樸實無華的特質。
  2. 文獻記載:晉代葛洪《抱樸子·論仙》提到“執太璞於至醇之中”,宋代詩詞中也有“太璞散已久”等用法,均借“太璞”表達對天然本性的推崇。

三、用法與示例

四、相關詞彙

五、擴展知識

“璞”字本義與玉石相關,讀音為“pú”,《廣韻》注音“匹角切”。成語“太璞不雕”即源于此概念。

别人正在浏覽...

别懷博物學家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參寥愁戚出震繼離詞庭大雜院頂逆恩庥耳根清浄飛天十響鋒出豐颔桻子芙蕖副神經規訓孤邁鼓潤淮甸環絙黃雪灰榇見背交訟街談巷語捷嶫金剛箕瓢廐尹訣門誇大其詞曠古一人老蚌生珠了首理産魯人秘算牧苑牛醫兒漚子袍袴欺暗耆臣筌罤柔瑩軟嘴塌舌舌言肅森調氣統觀透快頭頭王隧無僇五聽遐方絕域孝道謝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