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關闬的意思、關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關闬的解釋

關塞和城郭的門戶。《管子·九守》:“關閈不開,善否無原。” 尹知章 注:“既不開其關閈,故善之與不善不得知其原矣。” 唐 柳宗元 《唐故秘書少監陳公行狀》:“其宮室城郭之大、河山之富、關閈之壯,與其土疆之所出、風俗之所安、王業之所興,苟得聞而覩之足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闬”(guān hàn)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關塞和城郭的門戶。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關塞和城郭的重要門戶,既是防禦工事,也是交通要道。例如《管子·九守》中提到“關閈不開,善否無原”,尹知章注解釋為若關閉關闬,則無法探知外界善惡的根源。唐代柳宗元在《唐故秘書少監陳公行狀》中也用“關閈之壯”形容城郭的宏偉。

  2. 結構與字義分析

    • 關:原指門闩(如《說文解字》解釋為“以木橫持門戶”),後引申為關卡、關隘,如“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樂府詩集·木蘭詩》),強調其防禦功能。
    • 闬:古義為裡門或城牆的門,常與“關”合用,泛指重要出入口。
  3. 功能與象征意義
    關闬不僅是物理屏障,還具有控制信息流通的作用。《管子》中的描述表明,關閉關闬會導緻内外信息隔絕,影響對善惡的判斷。此外,它也是城郭壯麗的象征,如柳宗元通過“關閈之壯”展現地域的強盛。

  4. 曆史演變
    “關”在甲骨文中為雙手持木棍頂門的象形,後演變為繁體“關”,異體字包括“関”“闗”等,均與門戶相關。這種演變反映了古代對門戶防禦的重視。

總結來看,“關闬”是一個兼具實用與象征意義的詞彙,常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城防體系和地理屏障。如需更全面的文獻引用,可參考《管子》《柳宗元集》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關闬

關闬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多重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關闬的部首是門(mén),它由門字旁邊的“扌”構成。關闬的總筆畫數為8。

來源

關闬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秋水》篇中,意指關門。它的意義逐漸延伸擴展,并在古代漢語中多有應用。

繁體

關闬的繁體字為關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關闬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總的來說,關字和闬字的基本結構和形狀保持一緻。

例句

1. 請你關上門,不要讓風進來。

2. 這個城市的闬衛系統十分完善,能夠确保安全。

組詞

關卡、關口、關塞、闬衛、闬門等。

近義詞

闩、門闩、門栓等。

反義詞

開、開門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