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種傳統的養生方法。運用呼吸俯仰、肢體屈伸、意念活動或局部按摩等使體内血氣暢通,促進身體健康。《莊子·刻意》:“此道引之士,養形之人。” 成玄英 疏:“導引神氣以養形魂。” 陸德明 釋文:“音導。” 晉 葛洪 《抱樸子·金丹》:“雖呼吸道引,及服草木之藥,可得延年,不免於死也。” 郭沫若 《奴隸制時代·古代文字之辯證的發展》:“這是古人所說的‘道引’,今人所說的氣功。”
(2).在前引導;前導。《周禮·夏官·太仆》“王出入,則自左馭而前驅” 漢 鄭玄 注:“前驅,如今道引也。”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白蛇》:“閉戶窺於簾隙,見儀衛道引甚盛。”
“道引”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主要分為兩類,具體解釋如下:
指中國古代通過調節呼吸、肢體運動及意念活動來促進健康的養生術,具有醫療和保健功能。
作為動詞時,表示在前方引導或帶領,例如《史記》中“道引百官”的用法,此義項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
“道引”與“導引”為異形詞,現代規範詞形為“導引”,但在古籍中兩者通用。該詞體現了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養生觀,強調通過自主調節實現氣血暢通,至今仍在中醫和氣功領域傳承。
道引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道(dào)和引(yǐn)。
道:道是一個由“辶”和“首”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辶是“辵”的異體形,表示“行走”的意思。首是一個表示人頭的部首。道字的本義是指路、道路,也可以引申為指導、方法等。
引:引是一個由“弓”和“手”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弓是一個表示弓箭的部首,手是一個表示手的部首。引的本義是拉、牽引,也可以引申為引導、吸引等。
來源:道引這個詞源于古代文獻《荀子·勸學》中的一句話:“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可知,人有道義。知小大之稱,而不可知道;引物類之群,而不可知名。”意為“寸有所長,物有可知;人有道義,不可知道;引物類之群,不可知名。”其中的“引物類之群”即為道引。
繁體:在繁體字中,道引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道引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道字的寫法為辵+戈+大,而引字的寫法為弓+大。
例句:他通過道引,成功地引導了團隊走向勝利的方向。
組詞:道引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成一些相關的詞語,例如:引路、引導、道路等。
近義詞:道引的近義詞包括引導、導引、指引等。
反義詞:道引的反義詞包括迷途、失引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