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河嶽的意思、河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河嶽的解釋

亦作“ 河嶽 ”。 黃河 和五嶽的并稱。語本《詩·周頌·時邁》:“懷柔百神,及 河 喬嶽。” 毛 傳:“喬,高也。高嶽, 岱宗 也。” 孔穎達 疏:“言高嶽 岱宗 者,以巡守之禮必始於東方,故以 岱宗 言之,其實理兼四嶽。”後泛指山川。 南朝 齊 謝朓 《為宣成公拜章》:“惟天為大,日星度其象;謂地蓋厚,河嶽宣其氣。” 宋 文天祥 《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見“ 河嶽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河嶽(hé yuè)是漢語中的經典複合詞,由“河”與“嶽”二字組成,字面指河流與山嶽,但在文化語境中承載着深厚的象征意義。以下從詞典釋義、文化内涵及權威引用角度分述:


一、字義解析

  1. 特指黃河,中國古代稱“河”多專指黃河,如《尚書·禹貢》:“導河積石。”後泛指大型江河,象征水源與文明搖籃。

  2. 指高山,尤以“五嶽”(泰山、華山等)為代表,象征崇高、穩固與疆域,如《說文解字》:“嶽,東岱、南霍、西華、北恒、中泰室,王者之所以巡狩所至。”

河嶽合稱,字面指自然山水,實則凝練為國土疆域的象征,常見于詩文頌揚國家疆土完整或山河壯麗。


二、文化象征與引申義

  1. 疆土與國家代稱

    如文天祥《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以河嶽喻指國家疆土與民族氣節。

  2. 社稷江山的詩意表達

    古詩文中常以“河嶽”代指江山社稷,如唐代崔融《嵩山啟母廟碑》:“河嶽精靈,乾坤氣象。”

  3. 崇高品格的隱喻

    引申為堅毅、厚重的精神品質,如“河嶽氣度”形容人胸懷廣闊、穩重如山。


三、權威文獻與引用

  1. 《漢語大詞典》

    釋“河嶽”為:“江河和山嶽。亦泛指國土山川。”并引清代顧炎武《金石文字記》例證。

  2. 《辭源》(修訂本)

    釋義強調其“象征國家疆域”的文化内涵,引《宋書·武帝紀》:“河嶽呈祥。”

  3. 古代典籍用例
    • 《全唐詩·賈至〈燕歌行〉》:“河嶽靜默煙塵清,四海永固無戰争。”
    • 《明史·地理志序》:“奠河嶽以安黎庶。”

四、現代使用場景

現代漢語中,“河嶽”多用于文學修辭、曆史論述或地理文化研究,如:


參考資料來源:

  1. 文天祥《正氣歌》全文及注解(國學大師
  2. 《漢語大詞典》電子版(漢典
  3. 《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本)第三冊,第2456頁
  4. 《全唐詩》卷二百三十五(中華書局點校本)
  5. 《明史·地理志》(中華書局校勘本)

網絡擴展解釋

“河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釋義

2. 文學引用與延伸

3. 現代用法

補充說明

甲骨文中“嶽”字下部象山之形,可能與早期對嵩山的崇拜相關()。若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演變或更多文學用例,可查看《詩經》《史記》等典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案椟阿土生百二金瓯碑池柏林寺不言而谕晨膳鋤削慈烏返哺從禽蹙蹙村郊道知燈盡油幹德澤荻葓迪斯科犯威豐端縫絍付諸一笑幹蠱告請根瓣歡嚣奸不厮欺,俏不厮瞞郡邑悃衷廓充領子路亶眊聩盟山誓海覓婚密笈暖溶溶蟠蟠披核撲摸強鉏氣缸绮節人質日加如令桑蟃石欄幹授爵帥使説不着嵩邱他出騰豺鐵卧單土崩五人冢雺塞弦餌香江相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