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蹙蹙的意思、蹙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蹙蹙的解釋

(1).局縮不舒展。《詩·小雅·節南山》:“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 鄭玄 箋:“蹙蹙,縮小之貌。我視四方土地日見侵削於夷狄,蹙蹙然雖欲馳騁無所之也。” 唐 元稹 《唐故萬州刺史劉君墓志銘》:“文詠詞調,有古時人氣候,不肯學蹙蹙近一題者。”

(2).憂懼不安貌。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壺史》:“秀才雖諾之,每呼指,色上面,蹙蹙不安。” 金 王若虛 《保義副尉趙公墓志》:“治生尤勤儉……日夕蹙蹙,恒若不足。”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阿纖》:“女雖不懼,然蹙蹙不快。” 蘇曼殊 《天涯紅淚記》第一章:“堂中唯餘工役輩集廚下,蹙蹙不安,知有非常之禍。”

(3).急促。 宋 王令 《贈李定資深》詩之四:“湍激日蹙蹙,風稜勢漫漫。”

(4).皺縮貌。 宋 陸遊 《西村》詩:“蹙蹙水紋生細縠,蜿蜿沙路卧修蛇。” 康有為 《六哀詩》之四:“平生憂國意,慨歎眉蹙蹙。”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八章:“他微微蹙蹙眉頭笑道:‘ 馬克思 先生的大弟子,您又在研究什麼問題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蹙蹙”是一個漢語疊詞,讀音為cù cù,其含義可從以下四個層面解析:

  1. 局縮不舒展
    形容空間或形态的緊縮感,常用于描繪因壓迫或限制導緻的局促狀态。例如《詩經·小雅·節南山》中“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通過“蹙蹙”表達視野受限、無法馳騁的壓抑感。

  2. 憂懼不安貌
    表示内心焦慮或惶恐的狀态。如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蹙蹙不安”,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阿纖》描述“蹙蹙不快”,均體現人物因憂慮而心神不甯的情緒。

  3. 急促
    強調動作或現象的緊迫性。宋代王令詩句“湍激日蹙蹙”以“蹙蹙”形容水流湍急之态,突顯時間或動态的急促感。

  4. 皺縮貌
    指物體表面因擠壓或收縮形成的褶皺。例如“蹙金”工藝中,通過收緊金線使刺繡紋路産生皺縮效果。

補充說明:
“蹙”字本義為緊迫、急促(《說文解字》釋“迫也”),疊用後強化了原意的程度,且衍生出更豐富的語境含義。現代漢語中,“蹙蹙”較少單獨使用,多出現于文學或曆史文本中,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具體指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蹙蹙》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蹙蹙》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皺着眉頭或皺紋等。通常用來描述人的表情或物體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蹙蹙》的部首是“足”和“走”,筆畫數為22畫。

來源

《蹙蹙》這個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在古代,人們用它來形容皺紋或者不高興的表情。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成為了現代漢語中的常用詞彙。

繁體

《蹙蹙》的繁體字為「蹙蹙」,拆分的部首和筆畫數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一直在演變,因此《蹙蹙》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然而,由于古代漢字的寫法記錄不完整,我們無法準确知曉古時候《蹙蹙》的具體寫法。

例句

1. 他不開心的蹙蹙了眉頭。

2. 這塊布料蹙蹙着,充滿了皺紋。

3. 她因為擔心過度,額頭上漸漸出現了幾道深深的蹙蹙。

組詞

蹙眉、蹙額、蹙緊、蹙壓等。

近義詞

皺眉、皺額、皺縮。

反義詞

舒展、展開、放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