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河岳 ”。 黄河 和五岳的并称。语本《诗·周颂·时迈》:“怀柔百神,及 河 乔岳。” 毛 传:“乔,高也。高岳, 岱宗 也。” 孔颖达 疏:“言高岳 岱宗 者,以巡守之礼必始於东方,故以 岱宗 言之,其实理兼四岳。”后泛指山川。 南朝 齐 谢朓 《为宣成公拜章》:“惟天为大,日星度其象;谓地盖厚,河岳宣其气。”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见“ 河岳 ”。
河岳(hé yuè)是汉语中的经典复合词,由“河”与“岳”二字组成,字面指河流与山岳,但在文化语境中承载着深厚的象征意义。以下从词典释义、文化内涵及权威引用角度分述:
特指黄河,中国古代称“河”多专指黄河,如《尚书·禹贡》:“导河积石。”后泛指大型江河,象征水源与文明摇篮。
指高山,尤以“五岳”(泰山、华山等)为代表,象征崇高、稳固与疆域,如《说文解字》:“岳,东岱、南霍、西华、北恒、中泰室,王者之所以巡狩所至。”
河岳合称,字面指自然山水,实则凝练为国土疆域的象征,常见于诗文颂扬国家疆土完整或山河壮丽。
如文天祥《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以河岳喻指国家疆土与民族气节。
古诗文中常以“河岳”代指江山社稷,如唐代崔融《嵩山启母庙碑》:“河岳精灵,乾坤气象。”
引申为坚毅、厚重的精神品质,如“河岳气度”形容人胸怀广阔、稳重如山。
释“河岳”为:“江河和山岳。亦泛指国土山川。”并引清代顾炎武《金石文字记》例证。
释义强调其“象征国家疆域”的文化内涵,引《宋书·武帝纪》:“河岳呈祥。”
现代汉语中,“河岳”多用于文学修辞、历史论述或地理文化研究,如:
参考资料来源:
“河岳”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甲骨文中“岳”字下部象山之形,可能与早期对嵩山的崇拜相关()。若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演变或更多文学用例,可查看《诗经》《史记》等典籍或权威词典。
北道畼月陈见驰化吹风唿哨楮鸡啜茗噉名道任琱璚叠跃定虐恶衣粗食发刻蕃扞方正犯舌风量改掉改姓更名工本工业建筑孤清还到换喻画檐解忧靖难金伞咎愆季相涓涓亢节空翻空谷足音朗秀良牧理议弥衍弄瓦之喜撇清披辟乔妆气象一新渠渠驱涛少男风生石膏试艺手颈説参请四孔太阳辐射维卫五饵物华天宝无原陿陋鲜灿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