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犯威的意思、犯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犯威的解釋

冒犯天威。謂挑起戰争。 南朝 宋 顔延之 《陽給事诔》:“涼冬氣勁,塞外草衰。逷矣 獯 虜,乘障犯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犯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冒犯天威”或“挑起戰争”,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指對權威(尤其是君主或上位者的威嚴)進行冒犯,或通過挑釁行為引發沖突。這一概念在古代多用于戰争語境,如南朝宋顔延之《陽給事诔》中記載的“乘障犯威”。

  2. 延伸理解

    • 古代用法:強調對國家主權或統治權威的挑戰,例如外敵入侵或叛亂行為。
    • 現代引申:可比喻對權威、規則的公然對抗,如“劫機犯威脅乘客” 這類極端行為。
  3. 使用場景
    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對沖突事件的描述,例如:

    “受持三皈,具足衆戒,不犯威儀”(強調遵守戒律,不觸犯權威規範)。

  4. 相關成語
    如“邪不犯正”“秋毫勿犯”等,均體現對規則或權威的敬畏。

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特定曆史或文學語境中。若需具體案例分析,可結合權威古籍或專業詞典進一步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二

犯威

犯威,成語,形容違背威風、威嚴的規定或行為。常見于古代文獻及現代口語中,用來形容某人或某物不敬畏權威,膽大妄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犯:部首犬,筆畫4;威:部首女,筆畫9。

來源

《犯威》一詞最早出自《漢書·卷十七·孝宣世家》:“凡服喪禮制皆倍省犯威,議申便宜。”後來在文言文及現代漢語中廣泛使用。

繁體

犯威的繁體字為「犯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犯」字是由「羊」和「凡」兩個字組成,表示用羊的皮繩損害凡人。而「威」字的古字形則是一個人(「大人」)在上方,下方為「畏」,形象地表達了“威嚴使人畏懼”的意思。

例句

1. 他犯威,對長官的指示毫不在意,這讓大家非常氣憤。

2. 這次事件是因為他們犯威,才導緻了這麼嚴重的後果。

組詞

犯罪、威嚴、犯規、犯忌等。

近義詞

膽大妄為、傲慢無畏、無禮等。

反義詞

敬畏、恭敬、順從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