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恒旸的意思、恒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恒旸的解釋

亦作“ 恆陽 ”。久晴不雨。《書·洪範》:“曰咎徵:曰狂,恆雨若;曰僭,恆暘若。”《漢書·五行志中之上》:“庶徵之恆陽, 劉向 以為《春秋》大旱也。”《明史·汪若霖傳》:“言之不從,是謂不乂,厥罰恆暘。” 清 龔自珍 《乙丙之際塾議十七》:“恆暘而旱,恆雨而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恒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解釋

恒旸(héng yáng) 指久晴不雨的狀态,常與幹旱災害相關。該詞亦寫作“恒陽”。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氣候異常導緻的長期無雨現象,如《漢書·五行志》提到“庶徵之恒陽”即指大旱之兆。


二、引證與出處

  1. 《尚書·洪範》:
    “曰咎徵: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旸若。”
    此處将“恒旸”與“恒雨”對舉,說明古人将久晴、久雨均視為異常天象。

  2. 《明史·汪若霖傳》:
    “言之不從,是謂不乂,厥罰恒旸。”
    意指政令失當會招緻天罰,表現為長期幹旱。


三、相關組詞與用法


四、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恒旸”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例如,研究古代氣候時可能引用“恒旸”描述幹旱事件。此外,該詞也用于人名(如庾恩旸、梅旸春),取“光明”的引申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曆史案例,可參考《漢書》《明史》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恒旸

恒旸是一個漢字詞彙,具體指代的意思是“永恒的光明”。下面将對其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及其他相關信息進行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恒旸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為“心”和“日”。心表示與感情、心靈有關的意思,而日表示太陽,意味着光明。

恒旸的總筆畫數為11畫。其中,“心”部的筆畫數為4畫,“日”部的筆畫數為7畫。

來源

恒旸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是根據對人類共同價值的追求和表達而創造出來的,有一種深遠的含義。恒代表永恒,旸代表光明,二者結合起來意味着無盡的光明和希望。

繁體

在繁體字中,恒旸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恒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拼音文字中,恒旸的寫法會有一些差異。例如,在古代漢字中,“恒”部分可能會寫成“恆”,“旸”部分可能會寫成“曜”。

例句

1. 堅持努力工作,隻有這樣我們才能追求恒旸之道。

2. 他的靈魂散發出強烈的恒旸之光。

組詞

與恒旸相關的組詞有:恒久、恒定、恒心、旸照等。

近義詞與反義詞

恒旸的近義詞是永恒光明,表示持久、穩定和希望的光明。反義詞可以根據上下文和語境進行選擇,例如黑暗、朝陽、昏暗等。

總結來說,恒旸這個詞彙代表着永恒的光明,源于古代漢字,可以用于表達對永恒和光明的追求。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