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頽俗的意思、頽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頽俗的解釋

頹敗的風俗。《後漢書·胡廣傳》:“ 廣 才略深茂,堪能撥煩,願以參選,紀綱頽俗,使束脩守善,有所勸仰。”《魏書·遊明根傳》:“卿獨秉沖操,居今行古,有 魏 以來,首振頽俗。” 明 張居正 《三辭恩命疏》:“貪進之戒,臣先犯之,何以率先百僚,表正頽俗?” 胡韫玉 《舜水先生祠落成敬賦》詩:“俎豆奉典型,力與頽俗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頽俗”是一個漢語詞彙,現多寫作“頹俗”,指頹敗、衰敗的社會風俗。以下是詳細解釋及用例:

  1. 基本定義
    由“頹”(衰敗、坍塌)和“俗”(風俗、習氣)組合而成,強調社會風氣的敗壞或道德規範的喪失。例如《後漢書·胡廣傳》提到“紀綱頽俗”,即通過整頓綱紀來糾正頹敗的世風。

  2. 曆史文獻用例

    • 東漢:《後漢書》記載胡廣“撥煩”以對抗頽俗,體現儒家整頓社會的理念。
    • 北魏:《魏書》稱遊明根“首振頽俗”,指其率先扭轉衰敗風氣。
    • 明代:張居正在奏疏中以“表正頽俗”表達對官場風氣的批判。
  3. 近現代延伸
    胡韫玉的詩句“力與頽俗抗”延續了該詞的用法,暗含對當時社會問題的反思。

  4. 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屬書面語,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多用于描述曆史或文化批判場景,如學術讨論、文學創作等。

注意:需區分“頽俗”與“麤俗”(粗野庸俗,見),二者含義及使用場景不同。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頽俗 的意思

頽俗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的是言談行為等不合乎禮節規矩,舉止粗俗、庸俗的态度或表現。一個人如果被形容為頽俗,通常表示他的行為品味低下,缺乏教養和修養。

頽俗 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頽俗由16個筆畫組成,是一個由「頁」和「∥」兩個部首構成的詞語。

頽俗 的來源

頽俗一詞源自于古代文獻《禮記·曲禮下》中的一句話:“鼓琴鼓瑟,舞田舞邑,南面而歌,可謂得樂;而頑俗好淫聲,此其不得樂也。”此處的「頑俗」指的是庸俗的舉止和悅耳的音樂。

頽俗 的繁體字

頽俗的繁體字為「頹俗」。

頽俗 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頽俗的寫法為「頹俗」或「頽肅」。

頽俗 的例句

1. 他的言行舉止十分頽俗,缺乏文化修養。
2. 這種庸俗電視節目充斥着頽俗的笑話和低下的娛樂内容。

頽俗 的組詞

頽俗的相關詞語有:頽廢、頽微、頽像、頽圯等。

頽俗 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頽俗的近義詞包括:庸俗、低俗、粗俗;反義詞包括:文雅、高雅、斯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