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黑犢的意思、黑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黑犢的解釋

(1).古代博戲。用木制骰子五枚,每枚兩面,一面塗黑,一面塗白,黑者刻二為犢,白者刻二為雉。擲之五子皆黑者為盧,勝采;二雉三黑為雉,次勝采;二犢三白為犢,又次,“黑犢”即指此。《晉書·劉毅傳》:“後於東府聚摴蒱大擲,一判應至數百萬,餘人并黑犢以還,唯 劉裕 及 毅 在後。”參閱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

(2). 西漢 末稱號為“青犢”的農民起義軍。後亦泛指農民起義軍。 明 夏完淳 《大哀賦》:“卒之黃巾黑犢之屯聚,青袍白馬之橫行。” 明 夏完淳 《讨降賊大逆檄》:“因之青袍入殿,外朝不抱烏號;黑犢驚鑾,後苑惟啼苦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黑犢”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和文獻記載綜合理解:

一、古代博戲術語

指一種用木制骰子進行的博弈遊戲:

  1. 骰子形制:五枚骰子,每枚兩面塗色,黑面刻“犢”,白面刻“雉”(野雞)。
  2. 勝負規則:
    • 五枚全黑為最高勝采“盧”;
    • 二雉(白)三黑為次勝采“雉”;
    • 二犢(黑)三白為更次勝采“犢”(此處的“黑犢”即指該結果)。

該遊戲在《晉書·劉毅傳》中有記載,如東府聚賭時“餘人并黑犢以還”,說明“黑犢”屬常見博弈結果。

二、農民起義軍代稱

  1. 起源:西漢末年的“青犢”起義軍,屬于綠林軍分支之一。
  2. 後世引用:明代夏完淳在《大哀賦》《讨降賊大逆檄》等文中,用“黑犢”代指反抗朝廷的武裝力量,如“青袍白馬之橫行”“黑犢驚銮”等句。

補充說明

兩重含義的權威文獻支持較少,建議結合《晉書》《唐國史補》等古籍原文進一步考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黑犢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黑犢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的是年幼的黑色牛犢。由于犢是小牛的意思,而黑表示顔色,因此黑犢便是黑色的小牛犢。

拆分部首和筆畫

黑犢的拆分部首為犭和犬,它們分别代表的是獸部和犬部。黑犢的總筆畫為12畫。

來源

黑犢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漢字文獻之中,可以追溯到漢代。它是由“黑”和“犢”兩個獨立的字組合而成。

繁體

在繁體字中,黑犢的寫法與簡體字完全相同,沒有任何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字典的記錄,古時候寫黑犢的方式與現代寫法相似,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1. 農場主為新生的黑犢取名為“小黑”。

2. 這是我們村的一頭黑犢,它非常健康,一定能長大成一頭壯實的大公牛。

組詞

1. 黑犢皮:指的是黑犢的皮毛。

2. 黑犢肉:指的是黑犢的肉。

3. 黑犢 farmerson:指的是有黑犢的農場主。

近義詞

黑犢的近義詞包括黑牛犢、黑色小牛。

反義詞

黑犢的反義詞是白犢,指的是顔色為白色的小牛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