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相得益章的意思、相得益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相得益章的解釋

謂互相配合、補充、更能顯出各自的長處。 漢 王褒 《聖主得賢臣頌》:“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會神,相得益章。”亦作“ 相得益彰 ”。 清 周亮工 《袁周合刻稿序》:“先生有得賢之譽,弟子獲稽古之榮,發聲揚烈,相得益彰。” 吳晗 《社會賢達考》:“從這一曆史故實看,作官和作隱士并不沖突,而且相得益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相得益章”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兩者互相配合、補充,使彼此的長處更加凸顯。例如,兩種藝術形式或不同角色的協作,能産生更好的效果。

  2. 出處與演變
    最早見于漢代王褒的《聖主得賢臣頌》:“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會神,相得益章。”。後世也寫作“相得益彰”,其中“章”通“彰”(顯著),現代更常用後者。

  3. 用法與結構

    • 語法功能:作謂語、定語,常用于描述協作關系。
    • 成語結構:偏正式,強調“配合”與“結果”的關聯性。
    • 讀音注意:“得”為多音字,此處讀作“dé”。
  4. 近義詞與示例

    • 近義詞:相輔相成、珠聯璧合。
    • 例句:小王的歌聲與樂器的伴奏相得益章,增強了表演感染力。
  5. 現代使用建議
    因“章”與“彰”通用問題,當代書面語中推薦使用“相得益彰”以避免歧義。

該成語強調協作互補的重要性,適用于藝術、團隊合作等場景,需注意現代用字的規範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相得益章

《相得益章》是一句成語,形容兩個互補的事物或兩個人合作得到更好的結果。它來源于古代的一種文學修辭方法,其中“相得”指的是相互配合,相互補充,“益”指的是增加,提升,“章”表示篇章、文章。

這個成語的部首拆分是:“相”部首是目字旁,表示關系、相互,“得”部首是彳字旁,表示得到、獲得,“益”部首是皿字旁,表示增加、改善,“章”部首是立刀旁,表示文章、篇章。

這個成語的繁體字是「相得益彰」,因簡體字中減少了一個「彰」字,所以繁體字比簡體字多了一個組分。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通常是象形的,逐漸演變成今天的簡化字。根據曆史資料的記錄,相得益章在古代的寫法為「相得益協」,即沒有「章」字,而是用協(xié)字,表示協助、合作。

以下是一個例句,用來解釋《相得益章》的意思:

兩位音樂家合作演出,一個擅長演奏鋼琴,另一個擅長演奏小提琴,他們互相配合,音樂會的成功正是因為他們的演奏相得益章。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相得甚歡。

一些近義詞有:相得益彰、得心應手、默契配合。

一些反義詞有:相互抵觸、水火不容、敵對立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