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曷旦的意思、曷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曷旦的解釋

即鹖鴠。古籍中的鳥名。又名寒號鳥。 清 趙翼 《途遇大雪》詩:“如曷旦鳥寒自號,比紇乾雀凍不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曷旦"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代鳥類名稱,即寒號鳥(學名:複齒鼯鼠)。該詞源于其習性特征:古人認為此鳥畏寒,夜間鳴叫如呼"曷旦",故得名。

例:《禮記·月令》載"曷旦不鳴",描述其冬季停止鳴叫的現象。

二、引申義與文化象征

  1. 懶惰或不知變通的象征

    因寒號鳥傳說中冬日不築巢,僅哀鳴"得過且過",後衍生為諷刺安于現狀、不思進取的意象。

    例:明代陶宗儀《辍耕錄》以寒號鳥諷喻惰性。

  2. 時序更替的物候标志

    古代農事活動中,曷旦的鳴叫被視為季節變化的自然信號。

    來源:《淮南子·時則訓》記載其鳴叫與節氣關聯。

三、文獻考證

李時珍《本草綱目·禽部》考辨:"曷旦乃候時之鳥,五更鳴喚日出"。指出其鳴叫規律與晝夜交替相關,印證了古人對物候的觀察記錄。

權威參考來源:

術語說明:

"曷旦"的"曷"為疑問代詞,相當于"何";"旦"指天明。全詞字面意為"為何天未亮",呼應其破曉前的鳴叫特性。此詞屬典型"名物詞",需結合古代生物學與語言學綜合考釋。

網絡擴展解釋

曷旦(拼音:hé dàn)是古籍中記載的一種鳥類名稱,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指古籍中的鳥名,即「鹖鴠」,又稱寒號鳥。需注意這裡的「寒號鳥」與現代生物學分類中的複齒鼯鼠(俗稱寒號鳥)不同,屬于古代文學中的意象化稱呼。

  2. 出處與用法
    清代趙翼《途遇大雪》中曾用此詞:「如曷旦鳥寒自號,比紇乾雀凍不語」,通過對比不同鳥類在寒冷中的表現,增強詩句的意境。

  3. 綜合釋義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獻中,現代漢語已極少使用。其含義與自然現象(如冬季嚴寒)相關聯,常作為比喻或象征。

注意事項:網絡解釋中可能将「曷旦」與「寒號鳥」直接等同,但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理解,避免混淆古今異義。如需深入探究,可參考清代詩詞注釋或《本草綱目》等古籍中對鳥類名稱的考據。

别人正在浏覽...

搬枒暴悖悲悴被錄取奔退不匡材理嘲罵城隅赤款垂亡春筍蕩潏店舍凍輪方邊左右飛短流長告近葛縷搆興果蠅骨折行間字裡豪捷黑裘弘闊會場槲寄生交存交價解道截立鯨口兩曹槤枷寮佐戾彊漏渫馬母媚承秘思偶視跷欹清富青稞全民皆兵缺隟森伯扇火止沸生辰綱實際儵眒斯擡斯敬尿胞種子探籌攤家萎薾圍範吾公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