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飛短流長的意思、飛短流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飛短流長的解釋

[spread embroidered stories and malicious gossip] 無中生有,造謠中傷

造言生事者,飛短流長,所不堪受。——《聊齋志異》也作“蜚”;也說“飛流短長”

詳細解釋

見“ 飛流短長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飛短流長”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釋義


出處與典故

  1. 文獻記載:
    • 唐代沈亞之《送韓北渚赴江西序》提到“飛流短長”,是最早的書面記載。
    •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封三娘》中,封三娘叮囑範十一娘保守秘密,避免“飛短流長”帶來的困擾,成為經典用例。
  2. 典故故事:範十一娘與封三娘因謠言被迫分離,體現了成語的貶義色彩。

用法與示例


近義詞與反義詞


注意事項

網絡擴展解釋二

飛短流長

“飛短流長”是一個成語,形容一個人說話或行事拖泥帶水,冗長而沒有實際内容或進展。

此成語的部首是“飛”和“短”,分别是飛鳥和矢的複合部首和石的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6畫。

“飛短流長”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唐代文學家白居易的《西施》一詩:“泗州東欄何物在?春來海上第一香。飛短流長知欲阻,不記春風一度陽。”可以看出,此詞最早用于形容情感的糾結與牽絆。

在繁體字中,“飛短流長”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并沒有完全形成成語的體系,因此,我們無法找到古代對應的漢字寫法。

以下是一個例句來闡釋“飛短流長”的用法:“他接到一個簡單的任務,卻總是飛短流長,拖拖拉拉,導緻耽誤了整個項目進度。”

與“飛短流長”意思類似的成語還有“曲徑通幽”、“拖泥帶水”等。

與“飛短流長”意思相反的成語有“一氣呵成”、“三言兩語”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