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曷旦的意思、曷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曷旦的解释

即鹖鴠。古籍中的鸟名。又名寒号鸟。 清 赵翼 《途遇大雪》诗:“如曷旦鸟寒自号,比紇乾雀冻不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曷旦"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进行解释:

一、基本释义

指代鸟类名称,即寒号鸟(学名:复齿鼯鼠)。该词源于其习性特征:古人认为此鸟畏寒,夜间鸣叫如呼"曷旦",故得名。

例:《礼记·月令》载"曷旦不鸣",描述其冬季停止鸣叫的现象。

二、引申义与文化象征

  1. 懒惰或不知变通的象征

    因寒号鸟传说中冬日不筑巢,仅哀鸣"得过且过",后衍生为讽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意象。

    例:明代陶宗仪《辍耕录》以寒号鸟讽喻惰性。

  2. 时序更替的物候标志

    古代农事活动中,曷旦的鸣叫被视为季节变化的自然信号。

    来源:《淮南子·时则训》记载其鸣叫与节气关联。

三、文献考证

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考辨:"曷旦乃候时之鸟,五更鸣唤日出"。指出其鸣叫规律与昼夜交替相关,印证了古人对物候的观察记录。

权威参考来源:

术语说明:

"曷旦"的"曷"为疑问代词,相当于"何";"旦"指天明。全词字面意为"为何天未亮",呼应其破晓前的鸣叫特性。此词属典型"名物词",需结合古代生物学与语言学综合考释。

网络扩展解释

曷旦(拼音:hé dàn)是古籍中记载的一种鸟类名称,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释义
    指古籍中的鸟名,即「鹖鴠」,又称寒号鸟。需注意这里的「寒号鸟」与现代生物学分类中的复齿鼯鼠(俗称寒号鸟)不同,属于古代文学中的意象化称呼。

  2. 出处与用法
    清代赵翼《途遇大雪》中曾用此词:「如曷旦鸟寒自号,比紇乾雀冻不语」,通过对比不同鸟类在寒冷中的表现,增强诗句的意境。

  3. 综合释义
    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历史文献中,现代汉语已极少使用。其含义与自然现象(如冬季严寒)相关联,常作为比喻或象征。

注意事项:网络解释中可能将「曷旦」与「寒号鸟」直接等同,但需结合具体文献语境理解,避免混淆古今异义。如需深入探究,可参考清代诗词注释或《本草纲目》等古籍中对鸟类名称的考据。

别人正在浏览...

百口同声本系跛罗盖崇鼎憧扰锄犂寸寸促死促灭颠倒错乱点划底根儿队旗帆具非行风子乖动关怀孤儿院合肥市鸿路毁家纾国骄恡近上巨德康韶奎蹄连鳌两龙聊复尔猎攦历始理所不容门壻迷而知返辇合孽子孤臣辟阳之宠铺列寝苫枕土穷头入限三毛七孔省句生人世鉴石渠阁世绳授人以柄双款泰东西条具廷评头难湍濑伪劣无影手术灯无远先帝遗诏先引禊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