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下國的意思、下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下國的解釋

(1).天下;下界。《詩·魯頌·閟宮》:“奄有下國,俾民稼穡。”《史記·天官書》:“五星皆從而聚于一舍,其下國可以禮緻天下。”

(2).諸侯國。《書·泰誓中》:“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 夏桀 弗克若天,流毒下國。”《逸周書·祭公》:“烈祖 武王 度下國作陳周,維皇皇上帝度其心,寘之明德。” 孔晁 注:“下國,謂諸侯也。”《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初 恭王 始都下國,好治宮室。” 李善 注:“以天子為上國,故諸侯為下國。” 唐 齊己 《村居寄懷》詩:“諸侯行教化,下國自耕桑。”

(3).小國。對中原大國而言。 漢 袮衡 《鹦鹉賦》:“背蠻夷之下國,侍君子之光儀。”《魏書·奚斤傳》:“ 斤 等三十餘人議曰:‘ 河西王 牧犍 ,西垂下國,雖内不純臣,而外修職貢,宜加寬宥,恕其微愆。’” 唐 溫庭筠 《經五丈原》詩:“下國卧龍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4).指京師以外的地方。 唐 李賀 《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詩之二:“青軒樹轉月滿牀,下國饑兒夢中見。” 宋 王安石 《憶昨詩示諸外弟》:“屬聞降詔起羣彥,遂自下國趨王畿。”

(5).謙稱本國。《國語·吳語》:“天若不知有罪,則何以使下國勝!”《三國志·魏志·劉晔傳》:“ 上繚 宗民,數欺下國,忿之有年矣。”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琉球入學》:“ 康熙 二十三年,冊封 琉球 …… 中山王 尚貞 親詣館舍雲:下國僻處彈丸,常慚鄙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下國”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後的詳細解釋:

  1. 諸侯國
    指周代分封的諸侯國,相對于中央政權。《逸周書·祭公》提到“烈祖武王度下國作陳周”,孔晁注解為“下國,謂諸侯也”。此義強調政治等級關系。

  2. 小國
    對中原大國而言的邊遠小國。如漢代祌衡《鹦鹉賦》中“背蠻夷之下國”,《魏書·奚斤傳》稱河西王為“西垂下國”。此用法帶有地理或文化上的對比。

  3. 謙稱本國
    古代諸侯對天子或他國時的自謙用語。《左傳·哀公十一年》記載:“天若不識不衷,何以使下國”,即魯國自稱“下國”以示謙卑。

  4. 天下或下界
    泛指人間或世俗世界。《詩經·魯頌·閟宮》有“奄有下國,俾民稼穑”,《史記·天官書》亦用“下國”指代人間。

  5. 京師以外的地方
    唐代溫庭筠《經五丈原》中“下國卧龍空寤主”的“下國”,即指都城以外的地區。


使用注意:該詞多出現于古代文獻,現代漢語較少使用。具體釋義需結合上下文,例如在政治語境中常指諸侯國或謙稱,而文學作品中可能偏向地理或文化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下國的意思

《下國》是一個常見的詞語,它既可以指代地理概念,也可以有政治、經濟、文化等多重含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下國》的偏旁部首是《一》,總筆畫為12畫。

來源

《下國》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生民》中,用來形容其它國家相對我國的位置、等級等。

繁體

繁體字為「下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文字有多種寫法,《下國》也不例外。其中較常見的寫法為「夏國」或「夏邦」,其中「夏」是指古代中國的一個朝代,也用來指代中國或中原地區。

例句

1. 他的企業已經在中國國内發展到了全面進軍下國的階段。

2. 作為一名外交家,他經常與各下國進行交涉和合作。

3. 這個城市地處下國的北方邊境,具有重要的地理戰略意義。

組詞

下國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詞,例如:上下國、下國人、下國中小企業等。

近義詞

類似或具有相近含義的詞語有:外國、邦國、國家等。

反義詞

與下國含義相反的詞語有:本國、上國、内地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