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下國的意思、下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下國的解釋

(1).天下;下界。《詩·魯頌·閟宮》:“奄有下國,俾民稼穡。”《史記·天官書》:“五星皆從而聚于一舍,其下國可以禮緻天下。”

(2).諸侯國。《書·泰誓中》:“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 夏桀 弗克若天,流毒下國。”《逸周書·祭公》:“烈祖 武王 度下國作陳周,維皇皇上帝度其心,寘之明德。” 孔晁 注:“下國,謂諸侯也。”《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初 恭王 始都下國,好治宮室。” 李善 注:“以天子為上國,故諸侯為下國。” 唐 齊己 《村居寄懷》詩:“諸侯行教化,下國自耕桑。”

(3).小國。對中原大國而言。 漢 袮衡 《鹦鹉賦》:“背蠻夷之下國,侍君子之光儀。”《魏書·奚斤傳》:“ 斤 等三十餘人議曰:‘ 河西王 牧犍 ,西垂下國,雖内不純臣,而外修職貢,宜加寬宥,恕其微愆。’” 唐 溫庭筠 《經五丈原》詩:“下國卧龍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4).指京師以外的地方。 唐 李賀 《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詩之二:“青軒樹轉月滿牀,下國饑兒夢中見。” 宋 王安石 《憶昨詩示諸外弟》:“屬聞降詔起羣彥,遂自下國趨王畿。”

(5).謙稱本國。《國語·吳語》:“天若不知有罪,則何以使下國勝!”《三國志·魏志·劉晔傳》:“ 上繚 宗民,數欺下國,忿之有年矣。”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琉球入學》:“ 康熙 二十三年,冊封 琉球 …… 中山王 尚貞 親詣館舍雲:下國僻處彈丸,常慚鄙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下國是漢語古典文獻中的多義詞組,其核心含義包含四個維度:

一、政治地理概念 指周代分封制度下的諸侯封國。《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第1卷第567頁記載,該詞源自《尚書·多方》"乃命爾先祖成湯革夏,俊民甸四方",孔穎達疏解為"下國謂諸侯之國"。這種用法在《左傳·僖公二十六年》"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夾輔成王"的注疏中亦有體現。

二、國際關系表述 特指國力較弱的小型邦國,常見于外交辭令。《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2013)第14卷指出該詞在《戰國策·秦策》"夫以弱攻強,不料敵而輕戰,國貧而驟舉兵,此危亡之術也"中的衍生用法。漢典網(www.zdic.net)先秦文獻庫顯示,該義項在《國語·吳語》記載吳越争霸時頻繁出現。

三、天文分野術語 古代天文學中代指地面對應的星宿區域,見于《史記·天官書》"二十八宿主十二州"體系。國學大師網(www.guoxuedashi.net)天文志數據庫顯示,該用法在唐代《開元占經》中發展為系統的星野對應理論。

四、文學修辭手法 作為謙辭使用時,常見于諸侯朝觐天子的文獻。如《詩經·商頌·殷武》"天命降監,下民有嚴"鄭玄箋注所示,這種自謙用法在青銅器銘文中尤為典型,上海博物館藏西周中期"逨盤"銘文即有"丕顯朕皇高祖單公,克逨匹成王,奠四方"的實例。

網絡擴展解釋

“下國”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後的詳細解釋:

  1. 諸侯國
    指周代分封的諸侯國,相對于中央政權。《逸周書·祭公》提到“烈祖武王度下國作陳周”,孔晁注解為“下國,謂諸侯也”。此義強調政治等級關系。

  2. 小國
    對中原大國而言的邊遠小國。如漢代祌衡《鹦鹉賦》中“背蠻夷之下國”,《魏書·奚斤傳》稱河西王為“西垂下國”。此用法帶有地理或文化上的對比。

  3. 謙稱本國
    古代諸侯對天子或他國時的自謙用語。《左傳·哀公十一年》記載:“天若不識不衷,何以使下國”,即魯國自稱“下國”以示謙卑。

  4. 天下或下界
    泛指人間或世俗世界。《詩經·魯頌·閟宮》有“奄有下國,俾民稼穑”,《史記·天官書》亦用“下國”指代人間。

  5. 京師以外的地方
    唐代溫庭筠《經五丈原》中“下國卧龍空寤主”的“下國”,即指都城以外的地區。


使用注意:該詞多出現于古代文獻,現代漢語較少使用。具體釋義需結合上下文,例如在政治語境中常指諸侯國或謙稱,而文學作品中可能偏向地理或文化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案問嗷嗷待哺報佛抱鑼搏臘不死草不置蟾輝車身抽象概念麤踈淡厮打嘴仗得休便休丁字尺頓足椎胸惡語相加鳳表龍姿鳳樓挂搭燈挂零過幸焦黃棘端刻省珂雪矻來鴻去燕來信立地書廚買賣人梅園新村迷意墨绖偶攻歐陽陪審制度屏廁瓶罂清早上祛退人離鄉賤僧居殺一利百瞚息疏罔疏嫌四仙桌隨牙台下台相提攝透碧空退三舍文梁武城弦嗚嗚鼯鼬響拓相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