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河皷 ”。星名。屬牛宿,在牽牛之北。一說即牽牛。《史記·天官書》:“牽牛為犧牲。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左右将。” 司馬貞 索隱引 孫炎 曰:“河鼓之旗十二星,在牽牛北。或名河鼓為牽牛也。”《文選·張衡<思玄賦>》:“觀壁壘於北落兮,伐河鼓之磅硠。” 李善 注:“《爾雅》曰:‘河鼓謂之牽牛。’今 荊 人呼牽牛星為檐鼓,檐者荷也。” 宋 陳師道 《題桂》詩之一:“桃李摧殘風雨春,天孫河鼓隔天津。” 明 張綸 《林泉隨筆》:“‘河皷臨星紀兮。’今按兩《雅》、 柳氏 《乞巧文》,河皷蓋牽牛之異名。 俞 註以為其位在鬥牛之間,不知的指何星也。” 郭沫若 《星空》詩:“目光炯炯的大犬、小犬,監視在天河兩邊,無怪那牧牛的河鼓,他也不敢出現。”
“河鼓”一詞有兩種主要釋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文化背景,可參考《史記》《爾雅》等古籍或天文資料。
《河鼓》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一種悲壯的音樂聲,類似于鼓聲從河面上傳來。
《河鼓》的拆分部首是“水”和“鼓”,筆畫數是9畫。
《河鼓》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名著《紅樓夢》中,形容賈寶玉從夢中醒來後,聽到河面上傳來的悲壯鼓聲。
《河鼓》的繁體字為「河鼔」。
《河鼓》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河鼔」。
他站在河邊,聽到了遠處傳來的悲壯的河鼓聲。
《河鼓》沒有固定的組詞方式,可以根據上下文需求進行搭配。
悲壯的音樂聲、江鼓聲。
歡快的音樂聲、愉悅的鼓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