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脂的意思、柏脂的詳細解釋
柏脂的解釋
柏樹樹幹上滲出的膠狀液體。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養牛馬驢騾》:“治馬疥方……燒柏脂塗之,良。”
詞語分解
- 柏的解釋 柏 ǎ 常綠喬木,葉鱗片狀,結球果,有“扁柏”、“側柏”、“圓柏”、“羅漢柏”等多種。木質堅硬,紋理緻密。可供建築及制造器物之用: 露(柏樹上的露水,據說用以洗眼,有明目的作用)。 姓。 柏 ó 〔
- 脂的解釋 脂 ī 動物體内或油料植物種子内的油質:脂肪。脂膏。松脂。脂油。香脂。 指“胭脂”:脂粉。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柏脂是柏樹(尤其是側柏)樹幹或樹枝自然滲出的膠狀樹脂,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用途:
定義與來源
柏脂是柏科植物分泌的樹脂類物質,常溫下呈半固态膠狀,顔色多為深棕色或黑色。主要來源包括側柏的枝幹,尤其在燃燒或加熱後更易滲出。
藥效與用途
- 皮膚疾病治療:對疥癬、癞瘡、黃水瘡等有顯著療效,可直接燒制後外敷患處。
- 殺蟲作用:稀釋後塗抹于家具縫隙可殺滅壁虱等寄生蟲。
- 傳統應用:古代文獻《齊民要術》記載其用于治療馬疥,《唐本草》提到可治癞瘡。
化學成分
主要含揮發油(如α-蒎烯、檸檬烯)、樹脂酸及酚類化合物,這些成分賦予其抗菌消炎特性。
現代研究
實驗顯示柏脂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常見緻病菌有抑制作用,其抗真菌活性在體外試驗中亦被證實。
注:柏脂需經專業炮制後使用,具體用法應遵醫囑。更多詳細信息可參考《本草綱目拾遺》及現代中藥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柏脂(bǎi zhī)是一個漢字詞彙,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木(mù)和蔔(bǔ),共計9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繁體字符中,柏脂的寫法依然保留着木和蔔兩個部首,但在形狀上有所差異。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很多,柏脂的寫法可能會因字體、時間或地區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個例句:我在工藝品店裡買了一塊白色的柏脂杯子。
其他與柏脂相關的詞彙有:柏樹、樹脂、柏油。這些詞語都與柏脂的材料或特性有關。
近義詞是柏香,而反義詞可以考慮為桦木。近義詞柏香指的是從柏樹木材中提取的香氣,有着相似的特性。
希望這些信息能滿足你的需求!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