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苞蘖的意思、苞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苞蘖的解釋

(1).原指樹木旁生的枝葉,後用以比喻子孫後代。《梁書·張緬傳》:“雖苞蘖以代興,終夷宗而殄族。”

(2).亦作“ 苞孽 ”。比喻殘馀的邪6*惡勢力。 清 李振裕 《祠阙裡雅》詩:“苞蘖既除,幹戈永戢,偃武覿文,風行四國。” 清 陳田 《明詩紀事辛籤·範景文》:“原欲摧陷廓清,洗而空之,非令一撫,豢彼苞孽,為苟且計也。”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苞蘖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苞蘖(bāo niè)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植物學本義和文學引申義兩個角度解析:

一、植物學本義

  1. 莖幹分枝:指禾本科植物主莖基部分蘖出的新枝芽,如《植物學大辭典》所述“苞蘖乃禾本植物再生之始”。例如水稻分蘖期的側芽即屬苞蘖。
  2. 根際萌芽:特指樹木被砍伐後根部萌發的再生芽,《農政全書》記載“伐木留根,苞蘖叢生”,這一特性常見于柳樹、楊樹等樹種。

二、文學引申義

  1. 事物萌芽:比喻事件發展的初始階段,《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注解其“如禍患初萌,謂之苞蘖”,如《漢書》中“奸宄苞蘖”指禍亂初起。
  2. 宗族分支:在禮制文獻中代指家族旁系,《禮記注疏》有“庶子者,父之苞蘖”的表述,與“嫡嗣”形成語義對應。

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被标注為書面語詞彙,現代漢語多見于文史類文本,日常口語使用頻率較低。

網絡擴展解釋

“苞蘖”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bāo niè,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1.本義與比喻(主要含義)

2.特殊語境下的引申義

使用注意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梁書》等古籍或權威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暗戀敝帷閟幽布揮菜園钗鑷谄徇沖聖崇替傳幫帶純良毳膻的乳茶電冰櫃獨膽英雄反是幡紙俯窺绂冕龜契駭人聞見河堤鴻模彙單火陽見稱吉人擊鐘陳鼎濬塹铿聳苦海茫茫闊氣兩台連錢馬靈潤柳聖花神旅人橋馬良眉菛冬怕不道旁枝蚍蜉援情知道欺羽稔禍人口粥三岔路實行食羊錢霜節四對松瀑推結痿痹下襯柙虎樊熊詳定官笑罵绡绮枭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