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狂貙的意思、狂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狂貙的解釋

(1).兇猛的老虎。虎五爪為貙。 唐 陸龜蒙 《奉酬襲美先輩吳中苦雨一百韻》:“筋骸将束縛,腠理如箠撻。初謂抵狂貙,又疑當毒蠍。”

(2).比喻兇惡之徒。 唐 李紳 《趨翰苑遭誣構四十六韻》:“亂羣逢害馬,擇肉縱狂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狂貙(kuáng chū)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意象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古籍例證及引申義三方面解析:

1. 字源分析

“狂”本義指犬類失控發瘋,《說文解字》釋為“狾犬也”,後引申為兇猛、不受約束的狀态。

“貙”為古代文獻記載的猛獸,《爾雅·釋獸》稱其“似狸”,《說文解字》注“貙獌,似狸者”,屬虎豹類食肉動物。二字組合強化了兇猛暴烈的特性。

2. 基本釋義

該詞本義指狂暴的貙獸,見于《漢語大詞典》對“貙”的釋義延伸,特指異常兇猛的野獸狀态。在《左傳》注疏中,“貙”曾用作比喻強橫勢力,暗示“狂貙”可代指難以馴服的兇殘力量。

3. 引申意義

明清小說中漸用于形容人的極端行為,如《水浒傳》評注本以“狂貙”隱喻暴虐之徒。現代漢語研究中,該詞被納入“動物比拟類貶義複合詞”範疇,體現傳統文化對獸性與人性的關聯認知。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狂貙”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要結合古漢語語境和文字拆解來分析:

  1. 字義拆解:

    • “狂”:本義指狗發瘋,後引申為“瘋狂、猛烈、不受約束”等含義,如“狂妄”“狂風”。
    • “貙”(chū):古書中指一種似狸的猛獸。《說文解字》記載:“貙,似狸而大”,《漢書》注稱其“獸名,似豹而小”,可見古人認為它是類似豹或狸的兇猛動物。
  2. 組合含義: 兩字組合後,“狂貙”字面可理解為“兇猛的貙獸”,可能用于形容狂暴的野獸或比喻兇殘勇猛之人。例如在古文中,可能用“狂貙”代指難以馴服的猛獸,或借喻性格暴烈、行為不羁的人物。

  3. 語境與使用: 該詞未見于現代常用詞彙,推測屬于生僻的古漢語詞彙或特定文獻中的專有表達。如需更精準的解釋,建議提供具體出處(如古籍原文),或查閱《漢語大字典》《康熙字典》等工具書核實。

别人正在浏覽...

畚跼比況齒歲鉏霓刺虎寸楷存查道碴電灌掂斤估兩吊燈遞變斷矶對數幡麾鳳章扶柩廣略雚蒲孤飄黑糊糊虹洞滉漭懽洽回轄惠鮮呼揚剪絶交締激潮金印記克肩一心煉行裡谒亂彈論亢垆埴緑針鳴飇母弦納說派定淺陋千千飯楸戶羣生逡廵區陽扇筤稍勝一籌設爵射牛壽麪送放碎錦坦直萬籁俱寂祥琴鄉問消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