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服的意思、常服的詳細解釋
常服的解釋
(1).古指軍服。《詩·小雅·六月》:“四牡騤騤,載是常服。” 毛 傳:“常服,戎服也。”《左傳·闵公二年》:“帥師者受命於廟,受脤於社,有常服矣。” 杜預 注:“韋弁服,軍之常也。”
(2).通常之服。《南史·齊紀下》:“戎服急裝縛袴,上著絳衫,以為常服,不變寒暑。” 宋 蘇轼 《贈寫禦容妙善詩》:“幅巾常服儼不動,孤臣入門涕自滂。”
詞語分解
- 常的解釋 常 á 長久,經久不變:常數。常量(亦稱“恒量”)。常項。常任。常年。常駐。常住。常備不懈。 時時,不隻一次:常常。常客。時常。經常。 普通的,一般的:常識。常務。常規。常情。常人。平常。反常。 姓。
- 服的解釋 服 ú 衣裳:服裝。制服。 穿衣裳:服喪。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藥)。 作,擔任:服務。服刑。服兵役。 順從:信服。佩服。降(俷 )服。服辯(舊指認罪書)。服膺(牢記在胸中,衷心信服)。
網絡擴展解釋
“常服”一詞在不同曆史時期和語境中有兩層主要含義,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一、古代軍服含義
-
起源與定義
最早見于《詩經·小雅·六月》中“載是常服”,毛傳注為“戎服也”,即軍裝。春秋時期《左傳》記載“受脤于社,有常服矣”,杜預注解為“韋弁服,軍之常也”,指代軍隊常規作戰服飾。
-
形制特點
南北朝時,《南史》描述齊帝“戎服急裝縛袴”作為常服,可見其設計以實用為主,適應戰場需求。
二、日常便服含義
-
廣義概念
指代日常穿着的普通服飾,區别于禮服或特定場合服裝。如宋代蘇轼詩中“幅巾常服”即文人士大夫的日常裝束。
-
明代常服實例
男子常穿長袍,女子着長裙或長袍,款式簡潔,色彩素雅(如深藍、黑色)。明代軍服亦屬此類,短衣長褲便于行動。
三、現代軍人常服
現代軍隊體系中,常服是軍人日常工作及一般禮儀場合的制服,特點包括:
- 分類:按軍銜分為軍官/士兵常服,按季節分夏/冬款;
- 設計要求:莊重且便于活動,體現民族傳統與軍人精神。
“常服”核心特點是實用性與日常性,無論古今均強調適應頻繁活動需求,同時在不同場景下兼顧莊重感。需注意語境差異,避免混淆軍事與民用場景的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常服,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日常穿戴的服裝。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巾”,意為頭巾;右邊的部首是“衣”,意為衣服。常服是指平日裡人們所穿的日常服飾。
常服一詞的來源比較簡單直接,就是将常常穿着的衣服合并而成的一個詞彙。在繁體字中,常服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保持了與簡體字相同的部首和筆畫組成。
在古時候,常服的漢字寫法也與現代基本相同。古代人們以文化大家儒家的顔回為榜樣,提倡淳樸的穿着風格,主張以常服為主,尋求内在的美和高尚的情操。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平日裡穿着樸素的常服,給人一種親切和穩重的感覺。
與常服相關的組詞可以有禮服、工作服、校服等。禮服用來形容正式場合穿着的服裝,工作服則特指職業性質的衣着,校服則是學生的校園服裝。
常服的近義詞可以有日常裝、平常衣等,它們都是形容平時在家穿的衣服。反義詞可以有正裝、禮服等,它們與常服相對,形容一些特殊場合或正式場合穿着較為莊重的服飾。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