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瘠薄的土地。《大戴禮記·易本命》:“息土之人美,耗土之人丑。” 盧辯 注:“耗土,謂疏薄之地。”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境異》:“息土人美,耗土人丑。”
“耗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瘠薄、貧瘠的土地,具體解釋如下:
古籍中的用法
古代文獻常以“耗土”與“息土”(肥沃土地)對比,如盧辯注疏提到“耗土,謂疏薄之地”,說明其地理環境對人文的影響。
現代語境擴展
部分資料将其引申為過度消耗土地資源導緻貧瘠化的行為,例如濫墾濫伐造成土壤退化。
實際應用示例
如“野火可能導緻土壤跑墒缺水,加劇耗土問題”,體現生态破壞與土地貧瘠的關聯。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生态學中的土地退化問題,可參考上述來源擴展閱讀。
《耗土》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拆分部首是耒(左邊的部分)和土(右邊的部分)。耒屬于“耒耜部”,表示與農業有關的工具。土屬于“土部”,表示與土地、土壤等有關的意思。該字的總筆劃數為11劃。
《耗土》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在古代,人們通過整地、耕種來獲得食物和谷物,而這些活動離不開土地和農具,因此将這兩個部分合并起來形成了《耗土》這個詞語,用以描述人們開墾土地、耕種、耗費土地和農具的過程。
在繁體字中,耗土的寫法為耗土(簡體)/耗土(繁體)。繁體字的特點是筆畫繁密,存在更多的筆劃變化和結構複雜性。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耗土的字形與現代有所不同。古代漢字中的土字形态多變,常常以裝飾性線條表達地面,而現代卻以方格代替。耗字則由古代的田字演變而來,較現代字形更像實際中耕作的農具形狀。
以下是關于耗土的一些例句:
1. 農民們整天耗土,為了獲得更好的收成。
2. 耗土的過程中,他們使用各種農具進行耕作。
3. 這片被耗土的土地變得肥沃而富饒。
組詞:耗時、耗力、耗費、土地、土壤、農具
近義詞:農耕、開墾
反義詞:整地、耕種、耕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