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沒官的意思、沒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沒官的解釋

沒收入官。《三國志·魏志·高柔傳》:“是時殺禁地鹿者,身死,財産沒官。”《北史·陳元康傳》:“左衞将軍 郭瓊 以罪死,子婦 範陽 盧道虔 女也,沒官。”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四·姚端恪》:“﹝ 高世豪 ﹞逋官二千餘兩,妻子十三人,例當沒官。”《花月痕》第四七回:“如有擕帶,一經察出,貨半沒官,半奬查驗之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沒官”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作為法律術語和曆史文獻用語出現。其核心含義是指因犯罪或其他法定事由,将私人財産或人口收歸官府所有。具體解析如下:

  1. 字義分解與基本含義:

    • “沒” (mò): 在此語境下意為“沒收”、“充公”、“隱藏”(引申為收歸)。“沒”字本身有沉入水中、消失不見的意思,引申為財物或人被官府強制收走,不再屬于原主。
    • “官”: 指官府、朝廷、公家。
    • 合義: “沒官”即指将原本屬于私人(個人或家族)的財産、田地、奴婢、牲畜等,或因犯罪、欠稅、觸犯特定律令等原因,依法收歸國家(官府)所有的行為或結果。它強調財産權屬的強制性轉移,從私有變為國有(官有)。
  2. 法律與曆史語境中的具體應用:

    • 刑罰手段: 在古代律法中,“沒官”是一種重要的附加刑或獨立刑罰。例如:
      • 謀反、大逆等重罪,罪犯的財産(包括田宅、奴婢、牲畜、錢糧等)常被“沒官” [來源1]。
      • 貪污受賄所得贓款贓物,按規定需“沒官” [來源1]。
      • 違反國家專營制度(如鹽鐵專賣)的走私物品,會被查沒入官 [來源2]。
      • 無主財産或戶絕(全家死亡無繼承人)的財産,依法收歸官府 [來源1]。
    • 行政措施: 在特定情況下,官府也會行使“沒官”權,如欠繳賦稅、地租,經催繳無效,官府可能沒收其部分財産抵充 [來源2]。
    • 對象: “沒官”的對象主要是動産和不動産(財物、土地、房屋),但在某些朝代和特定罪行下,也包括罪犯的家屬(特别是女性),被沒入官府為奴婢或配給官戶 [來源1] [來源2]。
  3. 與相關詞彙的辨析:

    • “充公”: 是現代漢語中更常用的詞彙,含義與“沒官”非常接近,指把違法或違規所得的財物收歸公有。可以認為“充公”是“沒官”在現代的通俗化表達。
    • “籍沒” / “抄沒”: 這兩個詞與“沒官”意思基本相同,常可互換使用。“籍沒”更強調登記造冊後沒收,“抄沒”則強調搜查并沒收的動作 [來源1] [來源2]。
    • “入官”: 也是指財物收歸官府,與“沒官”同義,有時在律法條文中并列使用(如“沒收入官”) [來源1]。
  4. 曆史演變與現代使用:

    • 作為法律術語,“沒官”在曆代法典(如《唐律疏議》、《大明律》、《大清律例》)中均有明确規定和使用 [來源1] [來源2]。
    • 在現代漢語中,“沒官”一詞已基本被“沒收”、“充公”所取代,主要出現在曆史研究、古籍閱讀或引用古代法律條文時。
    • 現代法律體系(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使用的是“沒收財産”這一概念,其性質和法律程式與古代的“沒官”有本質區别,但核心目的(将特定財産收歸國有)有相似之處。

“沒官”是一個源自古代法律制度的詞彙,意指因犯罪、違法或特定法定事由,官府強制将私人財産(有時包括人口)收歸國家所有。它體現了古代國家權力對私有財産權的強力幹預,是維護統治秩序和經濟利益的重要手段。理解該詞需結合具體的曆史背景和法律條文。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 對“沒”字相關義項(沒收)及“沒官”詞條有詳細釋義和書證引用。
  2.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 收錄“沒官”詞條,解釋其法律含義。
  3. 《唐律疏議》 (中華書局點校本) - 如《賊盜律》、《戶婚律》等篇中,有大量關于“沒官”的具體法律規定和適用情形。
  4. 《大明律》/《大清律例》 (相關點校或研究著作) - 延續了前代關于財産沒收(沒官)的法律規定。
  5. 《中國法制史》 (權威教材或專著,如張晉藩主編版本) - 在論述曆代刑罰制度和經濟法律制度時,會詳細解釋“沒官”制度的演變和實踐。

網絡擴展解釋

“沒官”是一個曆史法律術語,其核心含義為将財産或人口沒收歸官府所有,主要應用于古代刑罰或行政措施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曆史用法與例證

  1. 刑罰性質
    古代法律常将“沒官”作為附加刑,針對重罪(如謀反、殺人)或經濟犯罪(如逃稅)。例如:

    • 《北史》記載:“左衛将軍郭瓊以罪死,子婦範陽盧道虔女沒官。”
    • 元代規定隱匿商稅者,“物資一半沒官”。
  2. 適用範圍
    沒收對象包括田宅、奴婢、財物等。清代案例中,欠稅者“妻子十三人,例當沒官”,可見連坐制度的嚴苛。


三、常見誤解辨析


四、相關概念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刑罰制度,可參考《唐律疏議》《大明律》等法典原文,或查閱漢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撤走船頭初節處治聰明一世杜陵野老二十八舍訪斷飛牒蜂出并作風匣撫安敷棻官粉觀眺龜步過眚漢兒和鼎紅沙歡興華秩會場胡摟虎神營迦陵狡口潔己奉公經期經堂抗違苛索匡政疠風六戎淪墊祿使慢件名山勝水粘滑牛心炙排叉兒配奏平方公裡聘妻千裡餽糧,士有饑色氣剛泉壑三尺之孤勢力圈適士矢死數據疏水箪瓢疏展司法探黑白庭帏無難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