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靜居的意思、靜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靜居的解釋

(1).安靜地閑居。《莊子·盜跖》:“靜居則溺,體澤則馮。” 成玄英 疏:“安靜閑居則其體沉溺。” 漢 賈誼 《新書·修政語上》:“舍學聖之道而靜居獨思,譬其若去日之明於庭,而就火之光於室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靜居以嘆鳳,臨衢以泣麟。”

(2).謂隱居靜修。 蔡東藩 《清史通俗演義》第二二回:“ 圓圓 知無可挽回,便于次晨起來,向 三桂 前求一僻室靜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靜居是漢語複合詞,由“靜”與“居”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遠離喧嚣、清靜安甯地生活或居住。以下從詞典釋義、詞源演變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詳解:


一、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釋為:“安靜地居住;安居。”強調生活狀态的平和穩定,如古籍中“靜居裡巷”即指在僻靜處生活。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0卷,第378頁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為:“安靜地居住;隱居。”突出環境靜谧與主觀避世的語義特征。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686頁

  3. 《漢語大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

    “靜”本義為“止息紛争”,引申為“無喧擾”;“居”指“住所或處于某地”。合成後指“在清寂環境中定居”。

    來源:《漢語大字典》(第二版),2010年,第2145頁


二、詞義演變與文化内涵


三、現代用法與近義辨析


結論:“靜居”是以環境靜谧性為核心的居住狀态,兼具曆史文化的隱逸色彩,其權威釋義需結合語境區分“物理靜境”與“精神避世”的雙重維度。

網絡擴展解釋

“靜居”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1.安靜地閑居

指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平靜、遠離喧嚣的狀态。例如獨自在家讀書、休憩,或選擇遠離人群的清淨環境生活。這一用法常見于文學作品中,如《莊子·盜跖》提到“靜居則溺”,強調安靜獨處時的狀态。

2.隱居靜修

指通過隱居的方式追求精神或修為上的提升,帶有主動避世、專注修行的意味。例如《文心雕龍·史傳》中“靜居以嘆鳳”,暗含對理想境界的追求。這種用法多與道家、佛家等修行文化相關。


補充說明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文學出處,可參考《莊子》《文心雕龍》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哀杖案列八韻詩背晦變省斃命采蓮曲曹掾承授車在馬前打口哨簜劄打診地變蠹害鵝黃二地主仿書放轶肥頭大耳芬馨婦順父嚴子孝亥豕含韫好力寳黑沉沉河嶽活支沙嘉賓見底見經識經嘉與救颠戢翼居大不易厥證亢言考貢渴盼困畏榔杭連珠箭瀝滴麥虋冬秘籍驽庸砰輷骠騎萍水衾裯妾求賢仍是戎工市場調節價霜月厮仆天緣危于累卵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