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靜譚”。平靜地細談。 唐 李白 《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禦》詩:“願與四座公,靜談金匱篇。” 唐 李群玉 《與三山人夜話》詩:“靜談雲鶴趣,高會兩三賢。” 唐 皮日休 陸龜蒙 《獨在開元寺避暑頗懷魯望因飛筆聯句》:“靜譚蟬噪少,涼步鶴隨遲。”
“靜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指在安靜或平靜的環境中進行深入、細緻的交談,強調交流時的從容與專注。
環境與态度
由“靜”(安靜)和“談”(交談)組成,既指物理環境的靜谧,也包含交流者心境的平和。例如唐代李白詩中“靜談金匱篇”,描繪了在肅穆氛圍中探讨典籍的場景。
文學與哲學色彩
常見于古典詩文,多用于描述文人雅士間探讨高遠主題的對話,如李群玉詩句“靜談雲鶴趣”,将交談内容與自然意象結合,體現超脫世俗的意境。
通過古典文獻和現代語境的雙重印證,“靜談”既保留了傳統文雅特質,又適應了當代交流需求。
靜談(jìng tán)是一個動詞短語,表示兩人或多人彼此靜靜地交談、交流對話的意思。
靜(jìng)是由“青意部”構成,有8畫;談(tán)是由“言談部”構成,有8畫。
靜談這個詞的來源較難确定,但據言談部分義來看,談指的是人們的交流對話,靜有安靜、平靜之意,因此靜談可以理解為平靜地交談。
靜談(jìng tán)是靜談的繁體字寫法。
在古時候,靜談的寫法并未出現明顯變化,仍然是由青意部和言談部構成的。不過漢字的書寫規範在不同曆史時期會有一些細微變化。
1. 我們倆安靜地靜談了很久,彼此分享了生活中的點滴。
2. 老師和學生們在教室裡靜談,互相探讨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3. 夫妻倆每天晚上都會找個安靜的地方靜談,分享彼此的喜怒哀樂。
組詞:安靜、平靜、交談、對話
近義詞:靜默、靜靜交流
反義詞:喧鬧、吵鬧、打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