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天帝高高在上,卻能聽到下面人世間的言語,而察知其善惡。《史記·宋微子世家》:“ 楚惠王 滅 陳 。熒惑守心。心, 宋 之分野也。 景公 憂之…… 子韋 曰:‘天高聽卑。君有君人之言三,熒惑宜有動。’於是候之,果徙三度。”
(2).歌頌帝王聖明。 三國 魏 曹植 《責躬詩》:“天高聽卑,皇肯照微。”
“天高聽卑”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解釋如下:
此成語通過“天”與“卑”的對比,既蘊含古代天人感應的哲學思想,也體現了儒家對統治者“以民為本”的期許。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誤用于非正式場合。
《天高聽卑》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天空高遠,所以要虛心地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拆分部首是“一”和“口”,筆畫是8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小雅·巷伯》:“天衍恭承,天子命令。”後來,“天高聽卑”的意思被引申為向高尚的人學習,虛心謙卑。
在繁體字中,成語“天高聽卑”的寫法為“天高聽卑”,保留了原漢字結構和意思。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成語“天高聽卑”的寫法可能存在一些變化。古時的蔔辭、金石刻文等可以找到一些寫法的例子。然而,對于成語的古代寫法沒有确切的記載。
以下是關于“天高聽卑”這個成語的例句:
1. 志向高遠的人,總是能夠謙虛地向别人請教,“天高聽卑”是他們的處世哲學。
2. 他深受父親的教誨,懂得了“天高聽卑”的道理,因此在與人相處中表現出謙虛和勤學的品質。
3. 在這個信息發達的時代,我們應當保持一顆謙虛的心,“天高聽卑”非常重要。
一些與“天高聽卑”相關的組詞包括:虛心、學習、請教、處世哲學等。
一些近義詞有:尊師重道、謙卑好學、虛心向學等。
而“天高聽卑”的反義詞則有:自命不凡、目中無人、驕傲自大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