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濠水 之上。《莊子·秋水》記 莊子 與 惠子 遊于 濠 梁之上,見鯈魚出遊從容,因辯論魚知樂否。後多用“濠上”比喻别有會心、自得其樂之地。 唐 賈島 《寄令狐綯相公》詩:“不無 濠 上思,唯食圃中蔬。” 宋 蘇轼 《十二琴銘·秋風》:“悲莫悲於 湘 濱,樂莫樂於 濠 上。”
(2).指代 莊子 。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見 柱下 之經二,覩 濠 上之篇七。”
“濠上”一詞的含義主要源于《莊子·秋水》中的典故,其解釋可歸納為以下兩點:
典故來源與比喻義
源自莊子與惠子在濠梁觀魚的對話。莊子見鯈魚遊弋從容,認為魚樂,惠子則質疑人能否知魚之樂()。後世以“濠上”比喻超然物外、自得其樂的心境或環境,如蘇轼《十二琴銘》中“樂莫樂於濠上”,即用此意。
借指莊子或其思想
南朝謝靈運《山居賦》中“覩濠上之篇七”,即以“濠上”代指莊子的著作或哲學體系,體現其思想對後世的影響()。
此外,部分現代解釋(如)将“濠上”引申為“處于危險境地”,但此用法較少見且未被主流典籍采納,可能為誤讀或語境化衍生義,需結合具體文本判斷。
例句參考:
《濠上》是一個漢字詞語,由三個部分組成:水、土、上。水部表示與水相關的含義,土部表示與土地相關的含義,上部表示上方的位置或狀态。因此,《濠上》可以理解為“在溝渠或水池上方”的意思。
《濠上》的部首是水,由三個部首組成。水部部首的筆畫數為四畫。
《濠上》這個詞源于古代中國,始見于《詩經·小雅·北山》:“濠濮于濮,洧洧于盱。”在繁體字中,濠寫作「濠」,上寫作「上」。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時候會将《濠上》這樣的詞語寫作「濠」在上方,「上」在下方,以示上方有濠。
1. 他站在濠上鳥瞰着整個城市。
2. 城牆外是一條清澈的濠水環繞。
濠畔、濠堤、濠河、濠州、濠湄等。
壕溝、護城河、河渠。
濠下:表示在溝渠或水池下方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