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濠水 之上。《庄子·秋水》记 庄子 与 惠子 游于 濠 梁之上,见鯈鱼出游从容,因辩论鱼知乐否。后多用“濠上”比喻别有会心、自得其乐之地。 唐 贾岛 《寄令狐綯相公》诗:“不无 濠 上思,唯食圃中蔬。” 宋 苏轼 《十二琴铭·秋风》:“悲莫悲於 湘 滨,乐莫乐於 濠 上。”
(2).指代 庄子 。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见 柱下 之经二,覩 濠 上之篇七。”
“濠上”一词的含义主要源于《庄子·秋水》中的典故,其解释可归纳为以下两点:
典故来源与比喻义
源自庄子与惠子在濠梁观鱼的对话。庄子见鯈鱼游弋从容,认为鱼乐,惠子则质疑人能否知鱼之乐()。后世以“濠上”比喻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心境或环境,如苏轼《十二琴铭》中“乐莫乐於濠上”,即用此意。
借指庄子或其思想
南朝谢灵运《山居赋》中“覩濠上之篇七”,即以“濠上”代指庄子的著作或哲学体系,体现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此外,部分现代解释(如)将“濠上”引申为“处于危险境地”,但此用法较少见且未被主流典籍采纳,可能为误读或语境化衍生义,需结合具体文本判断。
例句参考:
《濠上》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三个部分组成:水、土、上。水部表示与水相关的含义,土部表示与土地相关的含义,上部表示上方的位置或状态。因此,《濠上》可以理解为“在沟渠或水池上方”的意思。
《濠上》的部首是水,由三个部首组成。水部部首的笔画数为四画。
《濠上》这个词源于古代中国,始见于《诗经·小雅·北山》:“濠濮于濮,洧洧于盱。”在繁体字中,濠写作「濠」,上写作「上」。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有时候会将《濠上》这样的词语写作「濠」在上方,「上」在下方,以示上方有濠。
1. 他站在濠上鸟瞰着整个城市。
2. 城墙外是一条清澈的濠水环绕。
濠畔、濠堤、濠河、濠州、濠湄等。
壕沟、护城河、河渠。
濠下:表示在沟渠或水池下方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