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緻的意思、屈緻的詳細解釋
屈緻的解釋
委屈招緻。《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庶 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緻也。’” 唐 白居易 《策林二·尊賢》:“ 孔明 之才非為屈緻之士, 劉氏 所以圖 蜀 也。”
詞語分解
- 屈的解釋 屈 ū 使彎曲,與“伸”相對:屈曲(?)。屈折。屈膝。屈伸(彎曲和伸直,引申為失意和得意)。首屈一指。卑躬屈膝。 低頭,降服:屈服。屈從。威武不屈。 冤枉,叫人不痛快:冤屈。委屈。******。屈才。屈就(受
- 緻的解釋 緻 ì 送給,給予:緻仕(退休)。緻辭。緻電。緻力。緻哀。緻命。 招引,使達到:緻病。緻使。以緻。專心緻志。 意态,情況:大緻。别緻。景緻。興(宯 )緻。 細密,精細:緻密。精緻。 筆畫數:; 部首
網絡擴展解釋
“屈緻”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qū zhì,其含義和使用場景在不同文獻中有具體體現,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 核心意義:指通過委屈、勉強的方式招緻某人或某事物,常形容對人才的不恰當招攬或限制。
- 引申義:也可表示人才因受壓抑而無法充分發揮才能,暗含埋沒之意。
詳細解釋
-
字義分解
- 屈:意為彎曲、屈服,引申為委屈、勉強(如“屈尊”“屈就”)。
- 緻:意為招引、達到(如“招緻”“緻仕”)。
- 合起來表示“以不恰當的方式招攬”,隱含對人才的不尊重或輕視。
-
語境分析
- 典型用例出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徐庶曰:“此人(諸葛亮)可就見,不可屈緻也。”
意為諸葛亮需主動拜訪,不可勉強招緻,強調對賢才的禮遇。
- 白居易《策林二·尊賢》中進一步引申,指出孔明之才“非為屈緻之士”,說明真正的人才需被尊重而非勉強招納。
使用場景
- 曆史/文學語境:多用于描述古代君主招攬賢才的态度,如“不可屈緻”體現對人才的重視。
- 現代引申:可比喻職場或社會中人才因環境限制無法施展抱負,例如:“他的創新提案被屈緻,未能落地。”
關聯詞彙
- 近義詞:屈就(委屈就職)、屈尊(降低身份)。
- 反義詞:禮賢下士、唯才是舉。
“屈緻”既指對人才的勉強招攬,也暗含其才能因此受限的後果。這一成語在曆史典故中多強調尊重人才的重要性,現代用法則更側重對人才被埋沒現象的批判。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三國志》或白居易相關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屈緻是什麼意思
屈緻是一個漢字詞語,有着特定的含義。它指的是在行動或者言語上遜于人、退讓屈服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屈緻的部首是屍,表示屍體。它的拆分組合是由“夂”和“月”組成。其中,“夂”表示向下行走的意思,“月”表示形狀。
屈緻的總筆畫數是10畫。
來源
屈緻的來源較為明确,它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演變過程中。
繁體
屈緻的繁體字為屈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屈緻的寫法并不完全與現在相同。在篆書時期,屈緻的寫法為“屈矢”,表示向彎曲的箭。
例句
1. 在面對困難時,我們不能屈緻退縮,而要勇敢面對挑戰。
2. 他選擇了屈緻忍讓,而沒有展開激烈的争論。
組詞
屈緻從字義上可以進行組詞,如屈服、屈從等。
近義詞
屈緻的近義詞包括退縮、屈服、妥協等。
反義詞
屈緻的反義詞包括堅持、強硬、抗争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