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湮滅;消亡。《宋書·律曆志中》:“或雲,百代遠祖,名諡彫滅,墳塋不復存於銘表,遊魂不得託於廟祧。” 宋 秦觀 《春日雜興》詩之十:“鵷鸞日彫滅,黃口紛冗長。”
“雕滅”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iāo miè,其核心含義是湮滅、消亡,常用來形容事物被完全毀滅或徹底消滅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古文用例
現代釋義
如需更全面的文獻例句或考證,可參考《宋書》、秦觀詩詞及相關漢語詞典(來源、2、5)。
《雕滅》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雕刻并抹去、完全清除或從根本上毀滅。
《雕滅》的部首為「雨」(yǔ)和「火」(huǒ),其中「雨」字有8畫,「火」字有4畫。
《雕滅》這個詞的來源不太明确,但可以推測是取自于「雕刻」和「滅亡」的組合。雕刻表示刻劃、雕琢的含義,而滅亡表示完全消失、毀滅的意思。
《雕滅》的繁體為「凋滅」。
古代對于《雕滅》一詞有多種寫法,例如「刢滅」、「鳥搣」等。這些古代的寫法主要是根據當時的發音和書寫習慣而形成的。
以下是幾個使用《雕滅》這個詞的例句:
1. 這座古老的建築已經被時間所雕滅。
2. 他想要雕滅過去的錯誤,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
3. 記憶中的畫面逐漸被歲月雕滅,隻剩下模糊的影像。
幾個相關的詞語:
1. 雕塑:用刀、刀子等工具刻制而成的藝術品。
2. 毀滅:徹底破壞,使物體失去原有的形态、功能。
3. 削減:将數量、規模等減少一部分。
一些近義詞或相似詞:
1. 抹消:徹底消除或取消。
2. 根除:徹底鏟除、消滅。
3. 消除:使完全不存在,使消失。
與《雕滅》相反的意義的詞語有:
1. 保存:保持原狀,不使其受損或改變。
2. 繁榮:興旺繁盛,充滿活力。
3. 恢複:使恢複原狀、原有狀态或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