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關徼的意思、關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關徼的解釋

邊關。《後漢書·西域傳序》:“關徼不閉,羽檄不行。” 明 李東陽 《倪文僖公诔》:“公在關徼,百險不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漢語大詞典》與《現代漢語詞典》均未收錄“關徼”一詞。從漢字構詞法分析,“關”本義指門闩,《說文解字》釋為“以木橫持門戶也”,後引申為邊塞要道;“徼”在《廣雅·釋诂》中解作“循也”,指巡察、邊界。二字組合可能指代古代邊關的巡察要道,但這種構詞法在古代文獻中未見實證用例。

在《全唐詩》中檢索到王維《使至塞上》有“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句,雖未直接使用“關徼”,但展現了邊塞意象。另《資治通鑒·唐紀》載“增置鎮戍,扼其關徼”,此處“關徼”疑似指邊關要隘,但中華書局點校本作“關隘”,故存疑。建議核驗具體文獻出處,或考慮是否為“關隘”“邊徼”等常見詞的筆誤。

網絡擴展解釋

“關徼”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uān jiǎo,其核心含義指邊關,即古代邊境的關隘或要塞。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關”指關隘、關卡,“徼”在此處讀作jiǎo,意為邊界。組合後指邊境的防禦設施或管轄區域,常用于描述古代邊疆的軍事要地。

  2. 文獻出處

    • 《後漢書·西域傳序》提到:“關徼不閉,羽檄不行”,意為邊關未封閉,軍事文書無需加急傳遞。
    • 明代李東陽《倪文僖公诔》中“公在關徼,百險不回”,則形容駐守邊關的艱險與堅守。

“徼”的擴展釋義

“徼”是多音多義字,需結合語境理解:


使用建議

如需進一步探讨“徼”的其他用法或文獻例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說文解字》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報社弁勇避乖秉筆宸襟尺頭竄削爨竈黨戰躭湎鈍鈎反逆飛神府經廳隔壁耿餅公然篝車合江亭紅白賞恤後艱黃老回眸一笑胡盧蹄禍魁就撫谲密郡朝巨什空發锒铛烈铮铮厘抉靈琛領攝陸馬廟忙并名班南宮敬獶雜侬家懦鈍盤亘嫔禦鋪底千仞無枝齊舍起影入迷三侯山鬟深山密林十三樓説不到死聲啕氣蒜苗王陵戆五袴手嘯呼俠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