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郊之門。古代城邑四郊起拱衛防禦作用的關門。《孟子·梁惠王下》:“臣聞郊關之内,有囿方四十裡。殺其麋鹿者,如殺6*人之罪。” 趙岐 注:“郊關, 齊 四境之郊皆有關。” 孫奭 疏:“四境郊皆有關者,蓋四郊之門也。” 清 方苞 《記王巽功周公居東說》:“ 周公 居東,惟《集傳》‘居國之東’為近……古者大夫有罪,自投於私邑以待放,禮也。然則公所居,其近在郊關之内與。”《東周列國志》第四三回:“兩下合兵攻破郊關,直逼 曲洧 ,築長圍而守之。”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郊關漢語 快速查詢。
“郊關”是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背景如下:
郊關指古代城邑四郊設置的防禦性關門,主要起拱衛城邑的作用。
郊關是古代城邑的重要防禦設施,兼具軍事和行政意義,常見于先秦文獻,後隨曆史演變逐漸淡化。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孟子》及曆代注釋。
《郊關》是指離城市中心較遠的地方,并且通常與城市相連的地方。它可以用來形容郊區和城市區域之間的邊界,也可以指代城市的周邊地帶。
《郊關》的拆分部首是阝和關,并且它由17畫組成
《郊關》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使用。最早的時候,人們把城市周邊的地方稱為“關”,因為在那裡有城門可以關守,保護城市的安全。後來,隨着城市的擴大和人們對城市地帶的定義發生變化,人們開始将郊區與城市區域之間的地帶稱為“郊關”。
《郊關》的繁體字為「郊關」。
古時候的《郊關》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它的寫法是「郊絙」。
1. 在這個城市的郊關,有許多美麗的田園風光。
2. 這條公路連接了城市的中心和郊關地帶。
郊區、關系、關鍵、關卡、關懷
城郊、郊外、城市周邊
市中心、市區、市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