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城邑外城的北部。亦指城外的北郊。《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齊 人葬 莊公 於北郭。” 杜預 注:“兵死不入兆域,故葬北郭。” 漢 阮瑀 《駕出北郭門行》:“駕出北郭門,馬樊不肯馳。” 唐 李白 《送友人》詩:“青山橫北郭,白水遶東城。”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聶小倩》:“﹝ 寧采臣 ﹞適赴 金華 ,至北郭,解裝蘭若。”
(2).“ 北郭先生 ”的省稱。借指隱士。 清 吳偉業 林雲鳳 《梅花庵話雨聯句》:“ 北郭 餘偕隱, 東山 爾共瞻。”
(3).複姓。 春秋 齊 有大夫 北郭子車 。見《左傳·襄公二十八年》。
北郭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三個核心層次,綜合權威辭書及文獻考據如下:
指古代城池外部的北部區域,屬城防建築的一部分。
《漢語大詞典》:明确釋為“城北外城”,強調其方位屬性(卷1,第768頁)。
《辭源》:補充說明“郭”即外城,古代“内城曰城,外城曰郭”(修訂本第1冊,第346頁)。
地理代稱
泛指城北郊區或近郊地帶,常見于曆史地理文獻。
《左傳·襄公二十八年》:齊大夫“陳無宇濟水而處北郭”,指齊都臨淄城北(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版,第1245頁)。
《讀史方輿紀要》:多地以“北郭”标注城北方位,如紹興府“北郭門”(卷92)。
複姓來源
源自古代居北郭者以地為氏,屬罕見姓氏。
《姓苑》:載“北郭氏,齊大夫北郭子車之後”(《古今姓氏書辯證》引,卷38)。
《通志·氏族略》:歸為“以居為氏”類(中華書局影印本,第456頁)。
在詩詞中常象征隱逸、郊野或送别場景。
白居易《北郭閑思》:“山明泉翠郭北居,心遠地偏俗客疏”,以“北郭”喻隱居之所(《白居易集箋校》卷26)。
李白《送友人》:“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借“北郭”構建空間意象(《李太白全集》卷18)。
權威參考來源:
(注:因古籍原版無直接網絡鍊接,标注文獻版本信息以确保溯源可信度。)
“北郭”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維度解析,綜合各權威來源信息如下:
一、基本釋義
地理概念
指古代城邑外城的北部區域或城外的北郊。例如《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記載齊國将莊公“葬于北郭”,因戰死者不入家族墓地,故葬于外城北郊。
文學意象
常見于古詩文,如李白《送友人》中“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以“北郭”描繪城郊景象,烘托離别意境。
二、引申含義
三、其他釋義
複姓來源
春秋時期齊國大夫北郭子車即屬此姓,見于《左傳·襄公二十八年》。
現代地名
指山東省齊河縣晏城鎮的村落,以及河南省武陟縣的鄉鎮,位于黃河北岸。
總結
“北郭”兼具地理、文學、姓氏等多重含義,核心指向外城北郊,後衍生出隱逸文化的象征。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指代,如古詩中的意境或曆史文獻中的姓氏、葬俗等。
傲聽罷瘠兵警不稱滄海客倉靈查究場商朝天一柱香騁神炊餅矗入東島兜離都鄉鍍鉻鋼二武發酵芙蓉苑負霜古吉拉特人翚構經生進水口進說阬戮牢坑磊疊掠擄鍊行廉監裂裳陸賈舌每歲孟夏勉勞愍兇南馔黔首奇矯清才清選楸棋覰付桑榆景三洲歌上價上頭省垣收籴絲子隨從倘如天甲經鐵緊同朋頭羊頽綱顯目線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