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common people] 指平民;百姓
以愚黔首。——漢· 賈誼《過秦論上》
古代稱平民;老百姓。《禮記·祭義》:“明命鬼神,以為黔首則。” 鄭玄 注:“黔首,謂民也。” 孔穎達 疏:“黔首,謂萬民也。黔,謂黑也。凡人以黑巾覆頭,故謂之黔首。”《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六年……更民名曰黔首。” 唐 元稹 《出門行》:“喪車黔首葬,吊客青蠅至。” 嚴複 《原強》:“當是之時,哀哀黔首,袵草枕戈,不得喙息。”
“黔首”是中國古代對平民百姓的稱呼,主要流行于戰國時期及秦代,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黔”指黑色,“首”即頭部,字面意為“黑頭”。這一稱呼源于古代平民以黑巾裹頭的習俗。據《禮記》記載,孔穎達解釋:“黔首,謂萬民也。黔,謂黑也。凡人以黑巾覆頭,故謂之黔首”。
漢代以後,“黔首”逐漸被“庶民”“百姓”等詞取代,但在文學作品中仍作為曆史意象出現,如唐代元稹詩句“喪車黔首葬”。現代貴州侗族的族稱“黔”亦與此存在曆史關聯。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代典籍、政治制度及文化習俗的記載,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史記》《禮記》等原始文獻。
黔首,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字組成。下面來詳細介紹它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黔首的意思是指人民的首領,也可以指代某個地區的首領或領袖。
把黔首拆分為兩個字,黔為左邊的部分,包含了黑之意;首為右邊的部分,代表頭領或首領。黔首的總筆畫數為15。
黔首的來源比較古老,可以追溯到《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的記載。這是一個用來稱呼周朝國君、宗廟負責人的稱號。後來逐漸演變為指代地方首領或人民領袖。
黔首的繁體字為「黚首」。
古時候,黔首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黔的古字形為「」,首的古字形為「」。
1. 這個部落的黔首非常有魄力,帶領大家戰勝了艱難困苦。
2. 民衆選舉了一位富有智慧的黔首來領導他們,希望能改善生活條件。
黔首作為一個詞組,一般不與其他字進行組合。但可以根據上下文需要,與其他詞語搭配使用。
黔首的近義詞有:統領、領導、首領、魁首、首腦。
黔首的反義詞有:百姓、民衆、平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