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城邑外城的北部。亦指城外的北郊。《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齐 人葬 庄公 於北郭。” 杜预 注:“兵死不入兆域,故葬北郭。” 汉 阮瑀 《驾出北郭门行》:“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 唐 李白 《送友人》诗:“青山横北郭,白水遶东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 寧采臣 ﹞适赴 金华 ,至北郭,解装兰若。”
(2).“ 北郭先生 ”的省称。借指隐士。 清 吴伟业 林云凤 《梅花庵话雨联句》:“ 北郭 余偕隐, 东山 尔共瞻。”
(3).复姓。 春秋 齐 有大夫 北郭子车 。见《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北郭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三个核心层次,综合权威辞书及文献考据如下:
指古代城池外部的北部区域,属城防建筑的一部分。
《汉语大词典》:明确释为“城北外城”,强调其方位属性(卷1,第768页)。
《辞源》:补充说明“郭”即外城,古代“内城曰城,外城曰郭”(修订本第1册,第346页)。
地理代称
泛指城北郊区或近郊地带,常见于历史地理文献。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齐大夫“陈无宇济水而处北郭”,指齐都临淄城北(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版,第1245页)。
《读史方舆纪要》:多地以“北郭”标注城北方位,如绍兴府“北郭门”(卷92)。
复姓来源
源自古代居北郭者以地为氏,属罕见姓氏。
《姓苑》:载“北郭氏,齐大夫北郭子车之后”(《古今姓氏书辩证》引,卷38)。
《通志·氏族略》:归为“以居为氏”类(中华书局影印本,第456页)。
在诗词中常象征隐逸、郊野或送别场景。
白居易《北郭闲思》:“山明泉翠郭北居,心远地偏俗客疏”,以“北郭”喻隐居之所(《白居易集笺校》卷26)。
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借“北郭”构建空间意象(《李太白全集》卷18)。
权威参考来源:
(注:因古籍原版无直接网络链接,标注文献版本信息以确保溯源可信度。)
“北郭”一词的含义可从多个维度解析,综合各权威来源信息如下:
一、基本释义
地理概念
指古代城邑外城的北部区域或城外的北郊。例如《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齐国将庄公“葬于北郭”,因战死者不入家族墓地,故葬于外城北郊。
文学意象
常见于古诗文,如李白《送友人》中“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以“北郭”描绘城郊景象,烘托离别意境。
二、引申含义
三、其他释义
复姓来源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北郭子车即属此姓,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现代地名
指山东省齐河县晏城镇的村落,以及河南省武陟县的乡镇,位于黄河北岸。
总结
“北郭”兼具地理、文学、姓氏等多重含义,核心指向外城北郊,后衍生出隐逸文化的象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指代,如古诗中的意境或历史文献中的姓氏、葬俗等。
别种簸动侧枝蟾辉诚谠祠祝洞开方纪反櫂凤词丰肴腐蠸改步该详刚克宫棋关爱喝道合祛贺雀环比回互尖嫩斠准霁景菊部俊良侉饼烂蒸梨花盏凌歊马交鱼墨绿你老子丕运掐指清白去路任重至远宂赘三更桑藓三黄僧供山儿哨声省寺石精室如悬磬私函痛自创艾头抵团栾尾尾违豫乌灯黑火县大夫象筹小家子样心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