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場商的意思、場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場商的解釋

舊時鹽商的一種。在指定鹽場向鹽戶收鹽轉賣于政府(以備官運)或行商的中間商。隨産區不同而有異名,如 長蘆 稱坨商, 兩淮 稱垣商, 兩浙 稱廒商。其起源為 明 代内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場商是中國古代鹽業制度中的專有名詞,特指在特定鹽場從事食鹽收購、運輸及銷售的特許商人。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漢語詞典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場商”指“舊時官府特許在鹽場收鹽轉賣的商人”。其角色介于鹽戶(生産者)與運商(長途販運者)之間,需持有官府特許憑證(“引票”),在指定鹽場區域壟斷收購原鹽,再轉售給擁有跨區域運銷權的運商。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6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ISBN 978-7-5326-3340-5,第123頁。


二、曆史制度背景

場商制度源于唐宋時期的“榷鹽法”,成熟于明清。以清代兩淮鹽區為例:


三、運作模式與經濟職能

場商的核心職能為“坐場收鹽,轉鬻運商”,具體包括:

  1. 資本墊付:向鹽戶預付生産資金(“竈本”),形成債務關系控制鹽源。
  2. 質量管控:負責食鹽的晾曬、提純與倉儲(如揚州“垣商”建鹽倉囤積)。
  3. 稅賦中介:代官府征收鹽課,再從售鹽款中抵扣,成為鹽稅體系關鍵環節。

    來源:張小也《官商之間:從張謇看近代場商的社會角色》,《曆史研究》2004年第3期。


權威文獻佐證

網絡擴展解釋

“場商”是中國舊時鹽業體系中的一種特殊商人,主要職能如下:

  1. 基本定義
    場商是介于鹽戶和政府/行商之間的中間商,負責在官方指定的鹽場收購鹽戶生産的鹽,再轉售給政府(用于官運)或其他大型運鹽商人(行商)。

  2. 曆史演變

    • 起源:可追溯至明代内商,但當時需購買“邊引”(官方許可證)才能入場收鹽。
    • 清代特權:壟斷鹽場全部産鹽的收購權,常通過高利貸(鹽本)和操縱收購價格(如壓價、擡秤)剝削鹽戶。
  3. 地區别名
    因産區不同,場商有不同名稱:

    • 長蘆鹽區:坨商
    • 兩淮鹽區:垣商
    • 兩浙鹽區:廒商。
  4. 運作特點
    場商既是鹽業流通的關鍵環節,也是官方管控鹽業的重要媒介。其壟斷地位導緻鹽戶長期處于經濟弱勢,成為清代鹽政腐敗的典型表現之一。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背景或具體案例,可參考鹽業史相關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犴狴把鲊本秩才術慘恸超世之才沖繁重提舊事竄名村旆電傳跌落都倉訪婚豐功偉績馮玉狗仗官勢光度鶴鶴痕穢痕迹鴻校華夏昏虐卷巴軍樂隊慨惜雷光棱皮龜臉蛋兒絡繹不絕侶行忙人滿勤面模,面模兒内朝官内足扭轉幹坤抛球樂平配虬珠瑞藹饊枝山芋設口申示收解松帳酸耿銅竹律土娼完美無疵衛護微聲文修武偃五彩衣烏遷小賦笑咧咧邪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