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牛尿。 宋 周密 《齊東野語·馬塍藝花》:“凡花之早放者,名曰堂花,其法以紙飾密室,鑿地作坎,緶竹,置花其上,糞土以牛溲硫磺,盡培溉之法。”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獸一·牛溲》:“牛溺,氣味苦辛,微溫無毒,主治水腫、腹脹、腳滿,利小便。”
(2).車前草的别名。參見“ 牛溲馬勃 ”。
“牛溲”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牛尿
指牛的排洩物,常見于古代文獻中。例如宋代周密《齊東野語》記載用牛溲作為肥料培育花卉。
車前草的别名
一種草本植物,因常生長于牛馬足迹旁得名,具有藥用價值,可利小便、清熱。《本草綱目》等醫書曾提及此用途。
在成語“牛溲馬勃”中(出自唐代韓愈《進學解》),牛溲與馬勃(一種菌類)并列,比喻看似低賤卻有用的物品。例如清代李漁《閑情偶寄》提到“牛溲馬渤入藥籠,用之得宜,其價值反在參苓之上”,強調物盡其用的智慧。
注: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文學或成語引用,日常使用較少。
【牛溲(niú sōu)】是一個漢語詞語,有着特定的意思和用法。下文将對該詞進行詳細解釋:
牛溲是指牛的尿液,即牛尿。
牛溲的拆分部首是犭(犬旁),牛溲的總筆畫數為8畫。
牛溲這個詞的來源較為直觀,即從牛的尿液而來。牛尿被人類用來作為肥料、草藥以及某些傳統醫藥的成分。
牛溲的繁體字為「牛溲」,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使用了不同的寫法來表示牛溲。例如:“牛尿”、“牛水”等。
以下是牛溲在句子中的使用示例:
他把牛溲收集起來,用作農田的肥料。
牛溲作為一個名詞,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為不同的詞組,例如:
牛溲肥料、牛溲草藥、牛溲醫學等。
與牛溲的意思相近的詞語有:牛尿。
牛溲的反義詞為:非牛溲。
綜上所述,牛溲是一個特指牛尿的詞語,拆分部首為犭,總筆畫數為8畫。該詞來源自牛的尿液,古代漢字中有不同的寫法表達。舉例說明了該詞的使用場景,同時列舉了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