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禮敬尊重。《北齊書·儒林傳·馮偉》:“王下廳事迎之,止其拜伏,分階而上,留之賓館,甚見禮重。”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一》:“禮重師傅,引見輒先拜。”《五燈會元·南泉願禅師法嗣·趙州從谂禅師》:“師曰:‘自小持齋身已老,見人無力下禪牀。’王尤加禮重。”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胡四娘》:“獨有公愛妾 李氏 ……恒禮重 四娘 ,往往相顧恤。”
“禮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禮敬尊重,強調以禮節表達對他人的重視與敬意。以下是詳細解釋:
“禮重”指在人際交往中保持尊重與禮貌的态度,不可輕慢或無禮。它體現了中華文化中“以禮待人”的傳統美德,常用于強調社會關系中相互尊重的必要性。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次出現,例如:
如今,“禮重”不僅指傳統禮儀,更延伸為一種人際交往的準則,強調真誠尊重與平等相待,而非流于形式。例如,現代語境中常提醒“情商比智商重要,健康比業績重要”,呼應了“禮重”的核心精神。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禮重》是一個固定搭配詞,意思是強調尊重、遵守傳統禮儀的重要性。它強調人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遵守社會規範和道德準則。
《禮重》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示」和「重」,其中「示」部首指示禮儀的意思,「重」部首表示重要、強調的意思。拆分後,「示」部分在「重」的上方,「重」字的下方。
根據《康熙字典》,《禮重》共有11畫。
《禮重》一詞源于中國古代經典文獻《詩經》中的《周頌·臧武仲》,原句為「其重其類,禮(謳)則不虞」。根據繁簡轉換規則,「謳」字不常用,現多寫作「讴」字,所以在繁體字中常見寫作「禮重」。
在古時候,「禮重」一詞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琴瑟同譜的《勸學女詩》中寫道「禮濃則民敬,賞厚則士勸」,這裡使用了「濃」代替現代的「重」。
1. 我們應該重視傳統文化,弘揚中華禮儀之美。
2. 社會發展如今已經不再講究禮重了,這令人感到擔憂。
尊重、敬重、禮節、禮貌、重視、遵守、傳統
禮敬、禮貌、禮讓、尊敬、恭敬
不恭、不敬、失禮、無禮、不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