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置 夔州 ,州治在 奉節 ,為府署所在,故稱。 唐 杜甫 《秋興》詩之二:“ 夔府 孤城落日斜,每依北鬥望京華。” 明 何景明 《渡泸賦》:“襟 夔府 而控 荊門 ,峙 巫峽 而流 瞿塘 。”
“夔府”是中國古代的一個行政地名,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夔府”是唐代設置的夔州府署所在地,治所在今重慶市奉節縣。其名稱源于古夔州,因府署設于此,故稱“夔府”。例如杜甫《秋興》詩雲:“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鬥望京華”,即指此地。
部分資料提到“夔府”被引申為“人才輩出之地”,可能與當地曆史文教興盛有關,但此用法多見于非權威來源,需結合語境謹慎使用。
今重慶市奉節縣仍保留夔州古城遺址,并有“詩城”之稱,以紀念杜甫等文人留下的文化遺産。
“夔府”既是唐代至明清的行政地名,也是承載三國文化、詩詞文化的重要曆史符號。
《夔府》是一個詞語,它指的是夔州的官署或管轄區域。
《夔府》的部首是夕,筆畫數為11。
夔府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北國夔州的官府名稱。夔州位于現今重慶市境内,是中國曆史上重要的地理區域。夔府在古代是一個重要的行政機構和文化中心。
《夔府》的繁體寫法為「夔館」。
夔府在古時的漢字寫法為「虺館」。
1. 在古代,夔府是夔州州府,是經濟繁榮、人文荟萃的地方。
2. 夔府沿襲周秦之制,具有明确的行政職能和司法權力。
夔府可以組成的詞語有:夔府官員、夔府衙門、夔府文化等。
近義詞包括夔州、夔門、夔縣等。
反義詞難以确定,因為夔府本身是一個具體地名。可以考慮相關反義詞,例如非夔州、非夔府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