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行自抑”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àn xíng zì yì,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内容解釋:
指通過克制自身行為來約束自己,強調自我控制與自律。其中“按”意為壓制、克制,“行”指行為,“自抑”即自我約束。
出自唐代柳宗元的《夢賦》:“忽崩賽上下兮,聊按行以自抑。” 此句通過描寫夢境中的自我克制,體現對行為的理性約束。
多用于描述個人修養或處世态度,如:
近義詞包括“克己複禮”“慎獨自律”,均指向内在的自我規範。
該成語通過行為克制體現自律精神,適用于教育、道德修養等語境。若需更多例句或延伸用法,可參考漢典、百度文庫等來源。
《按行自抑》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按照規章制度和社會規範限制自己的行為。以下是對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按(手部)+ 行(彳)+ 自(自身)+ 抑(手抑)
筆畫數:按(7畫)+ 行(6畫)+ 自(6畫)+ 抑(7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禮·春官·士徒之官》:“曰:教民以有常行、貴有恒志。”這顯示了早期的文獻中已經出現了這個詞。在繁體中,它的寫法為「按行自抑」。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按行自抑的寫法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在《矛盾論》中使用了這個詞的古體字寫法「按行自懼」,表示一個人内心對于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的懷疑和不安。
以下是一些關于按行自抑的例句:
1. 在公共場合,請按行自抑,不要大聲喧嘩。
2. 張先生一直按行自抑,遵守着公司的各項規定。
組詞:行為、自律、自制、自我約束、克制
近義詞:約束、遵守、守紀律
反義詞:放縱、無所顧忌、放任自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