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身稅的意思、身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身稅的解釋

人頭稅。 鄭觀應 《盛世危言·公法》:“外國人至 中國 不收身稅, 中國 人至外國則身稅重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身稅是中國古代以人口為基準征收的稅種,屬于人頭稅範疇。其核心特征為以“丁”(成年男子)或“口”(全體人口)作為計稅單位,與土地、財産無關。這一制度貫穿多個朝代,具體表現為:

  1. 漢代“算賦”與“口賦”

    漢承秦制,15至56歲成年男女每年繳納120錢“算賦”,7至14歲兒童繳納20錢“口賦”,體現按年齡分級的征稅原則。

  2. 唐代“租庸調”中的丁稅

    每丁每年需服20日力役(“庸”),可折絹代役,形成“輸庸代役”的實物稅形态,将人身勞役轉化為貨币征收。

  3. 明清“丁銀”制度

    明代一條鞭法将部分丁稅攤入田畝,清代雍正推行“攤丁入畝”,最終廢除獨立身稅,标志着身稅逐漸消亡。

此稅制反映古代“重人丁、輕資産”的財政思想,但加重貧戶負擔。其演變脈絡可通過《中國曆代戶口、田地、田賦統計》(梁方仲著)等權威研究追溯社會經濟結構變遷。

網絡擴展解釋

“身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人頭稅,即按人口數量征收的稅種。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身稅”中的“身”指代個體或人身,“稅”即稅收,組合後意為以人為單位的直接稅。這一稅種主要根據人口數量而非財産或收入征收,常見于古代或特定曆史時期。

  2. 曆史背景與應用
    例如,清末思想家鄭觀應在《盛世危言·公法》中提到,外國人在中國不繳納身稅,但中國人在外國卻被征收高額身稅,反映了當時中外稅收政策的不平等。這類稅收制度多見于農業社會,用于補充國家財政。

  3. 結構分析與延伸

    • 詞性結構:由名詞“身”與動詞“稅”組成,屬于偏正短語。
    • 近義詞:人頭稅、丁稅(古代按成年男子征收的稅種)。
    • 現代關聯:雖當代已無直接對應稅種,但個人所得稅中的“個人”屬性與之有間接關聯。

總結來看,“身稅”是古代基于人口征收的直接稅,其曆史應用體現了稅收制度與社會經濟結構的關聯。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演變,可參考《盛世危言》及相關經濟史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抱樸含真不臣猖熾長制呈表蟲籀仇慝傳習鋤草慈雨搭擋登濟得天掂提地脂販君風馬雲車腹背受敵告送歌伴攻擊行為鞲绁佹誕滾珠軸承悍狡黃金鑄象角球進辭驚訝進售謹閑捐忿棄瑕絕交空實涼炒麪梁冠靈阜柳笛六錢面碼兒排除萬難珀末鉗工切迫蛇回獸怕率土宅心順風旗説話四并堂松虬素餐屍位它腸談賓貪情同歸殊途同硯無縫鋼管五甲笑粲喜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