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莊子·齊物論》:“昔者 莊周 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 周 也。俄然覺,則蘧蘧然 周 也。不知 周 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 周 與? 周 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後因以“蝶夢”喻迷離惝恍的夢境。 唐 李鹹用 《早行》詩:“困纔成蝶夢,行不待雞鳴。”
(2).指超然物外的玄想心境。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泛湘江》詞:“蟬蛻塵埃外,蝶夢水雲鄉。” 清 孫枝蔚 《遭困苦道旁行乞莫相嗔》詩:“欲覓桃源聊避亂,還憑蝶夢暫寬愁。” 況周頤 《蕙風詞話續編》卷二:“ 法常首座 《漁父詞》雲:‘……蝶夢《南華》方栩栩,斑斑誰跨 豐幹 虎。’”
“蝶夢”一詞源自《莊子·齊物論》中的典故,具有哲學與文學雙重内涵,具體解釋如下:
莊子在《齊物論》中描述自己夢化為蝴蝶,醒後分不清是莊周夢為蝴蝶,還是蝴蝶夢為莊周。這一故事被稱為“莊周夢蝶”,後以“蝶夢”代指虛幻迷離的夢境,也引發對現實與虛幻界限的哲學思考。
曆代文人常以“蝶夢”表達超脫世俗的心境或人生感慨:
“蝶夢”已成為中國文化中象征哲思與詩意的經典符號,常見于詩詞、書畫,代表對自由、超脫的追求,以及對人生虛實本質的隱喻。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詞用例或哲學解析,可參考《莊子》原文及相關文學評論。
蝶夢通常指蝶的夢境或蝶所做的夢。它可以代表着華麗、美麗、自由、幻想和浪漫等含義。在文學作品中,蝶夢經常被用來表達花蝶之間的愛情故事或人們對自由和夢想的渴望。
拆分部首和筆畫:蝶(蟲部,十省),夢(木部,七省三點折)。
來源:蝶夢這個詞并無明确的來源可追。蝶是一種美麗的昆蟲,而夢是指睡眠中産生的幻覺。蝶夢連在一起,可能是由于蝶的優雅和夢的神秘性質相結合而形成的一個詞語。
繁體:蝶夢。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寫法中,蝶夢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由于這個詞的形成時間較晚,所以在古代漢字文獻中可能較難找到具體寫法。
例句:他沉浸在如同蝶夢般的幻境之中。
組詞:蝶舞、蝶飛、夢境、夢幻。
近義詞:蝶夢的近義詞包括蝶幻、蝶夢幻、蝶夢舞。
反義詞:蝶夢的反義詞難以确定,因為蝶夢本身代表着美麗、自由和幻想,與這些概念相反的詞彙并不容易找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