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两服的意思、两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两服的解释

古代用四匹马牵引的车驾,中间夹着车辕的两马称为两服。《诗·郑风·大叔于田》:“两服齐首,两驂如手。” 南朝 宋 谢灵运 《上留田行》:“上留田,两服上阪电游;上留田,舫舟下游飈驱。” 明 何大复 《述归赋》:“乘白螭于上襄兮,曲文蜺于两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两服"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个含义,其解释和例证均来源于权威汉语工具书:

  1. 指古代一车四马中的中间两匹辕马:

    • 释义: 古代驾车通常用四匹马,称为"驷"。其中,位于车辕两侧、直接驾辕的两匹马称为"服马",合称"两服"。外侧的两匹马则称为"骖马"。
    • 书证: 《诗经·郑风·大叔于田》:"两服上襄,两骖雁行。"(意思是:中间的两匹服马并头在前奔跑,外侧的两匹骖马像大雁飞行一样紧随其后。)
    • 来源: 此释义及例证见于《汉语大词典》(第1卷,第577页)、《辞源》(修订本,上册,第65页)及王力主编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第236页)。
  2. 指古代王畿外围的区域划分:

    • 释义: 在古代的"五服"制度中,"服"指服事天子,根据距离王都的远近承担不同的义务。"两服"有时特指"侯服"和"甸服",即王畿外围由诸侯直接管理的区域。
    • 书证: 《尚书·禹贡》详细记载了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这五服制度。虽然该篇未直接使用"两服"一词,但后世文献在指代王畿外围核心区域时,会以"两服"代指侯、甸二服。
    • 来源: 此释义及背景知识见于《辞源》(修订本,上册,第65页)、《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第823页)及《中国历史大辞典》(先秦史卷,相关条目)。

"两服"的核心含义指向古代车马制度中的中间两匹辕马,这是其最常用和明确的含义。另一个含义则与古代的政治地理制度"五服制"相关,指代王畿外围的侯服和甸服区域,此义相对少见且更具历史背景性。以上解释均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历史辞典的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两服”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

  1. 古代车马术语(主流含义) 指古代四匹马拉车时,中间夹着车辕的两匹马。这一解释源自《诗经·郑风·大叔于田》中的“两服齐首,两驂如手”,后谢灵运、何景明等文人也沿用此意。
    特点

    • 属于古代车制专有名词,与“两驂”(外侧两匹马)形成对应。
    • 常见于文献描述车驾结构,如“两服上阪电游”形容驾车疾驰(南朝谢灵运诗)。
  2. 现代引申含义(较少见)
    有词典提及“两服”表示“顺从、服从他人意愿”,但此释义未见于权威古籍或高频使用场景,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读。建议谨慎使用该含义,优先参考古代车马的原义。

提示: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诗经》郑风篇或《汉典》等古籍解析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安恋鞍帕宝烧拔帜树帜崩槎布襦漕赋长淮蚩尤神冲幼床下牛斗打十三德容巅疾店员东南内干凈利落甘言厚礼宫市管束归神归辙过更函大喝神駡鬼祸福同门机候近服鸠民姱服奎墨两许龙蛰马齿卖镜重圆曼吟鸟聒匿悃偏挚平语泼火雨亲兵却足乳抱三写易字适才石花世外税居顺信说议碎小鶶鷵狪狪无倪涎不答小妈谢钱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