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溝壑溪谷。《史記·貨殖列傳》:“弋射漁獵,犯晨夜,冒霜雪,馳阬谷。不避猛獸之害,為得味也。” 晉 葛洪 《抱樸子·酒誡》:“或奔車走馬赴阬谷,而不憚以九折之阪為螘封。”《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十六年》:“出行必整隊伍,前導者長呼,則人皆奔迸,不避阬谷,路絶行者,國人甚苦之。”新、舊《唐書》并作“坑谷”。
“阬谷”讀音為kēng gǔ,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少見的詞彙,主要用于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出現在古文研究或特定文學作品中。日常交流推薦使用更常見的“溝壑”“溪谷”等詞彙替代。
阬谷(kēng gǔ)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山間低窪狹窄的溝谷,通常是指自然形成的溝壑地帶。阬谷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空間狹窄、深深陷入的狀态。
阬谷的拆分部首是“阝”和“谷”,部首阝(阜)表示與山有關,部首谷(谷)表示與谷地有關。阬谷共有14個筆畫。
阬谷的字形演變較為複雜。早期的篆書寫作“龸”和“谷”,後來經過演變合并為今天的“阬谷”。
阬谷在繁體中的寫法與簡體相同,都是「坑谷」。
在古代漢字中,阬谷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阬”在小篆中寫作「龸」,在隸書中寫作「阡」;“谷”在小篆中寫作「谷」,在隸書中寫作「穀」。
1. 這個地區的地勢複雜,有許多阬谷。
2. 雨後,阬谷裡的水流更加湍急。
1. 阬谷地形:
2. 阬谷深隱:
3. 阬谷悠悠:
4. 阬谷腹地。
1. 谷地
2. 溝壑
3. 峽谷
4. 山谷
1. 平原
2. 高地
3. 高原
4. 高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