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餌虎口的意思、垂餌虎口的詳細解釋
垂餌虎口的解釋
往虎口送食。比喻置身險地。《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李陵 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踐戎馬之地,足歷王庭,垂餌虎口。” 張銑 注:“垂餌,猶送食也。”
詞語分解
- 垂餌的解釋 .猶垂釣。 晉 潘嶽 《西征賦》:“徒觀其鼓枻迴輪,灑釣投網,垂餌出入,挺叉來往。”.釣鈎上的食餌。《舊唐書·楊绾傳》:“夫以蝸蚓之餌雜垂滄海,而望吞舟之魚,不亦難乎!所以食垂餌者皆小魚,就科目者皆
- 虎口的解釋 ∶比喻十分危險的處所才出狼窩,又入虎口 ∶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聯結部分詳細解釋.老虎之口。比喻危險的境地。《戰國策·齊策三》:“今 秦 四塞之國,譬若虎口,而君入之,則臣不知君所出矣。”《史記·劉敬叔
網絡擴展解釋
“垂餌虎口”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chuí ěr hǔ kǒu,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1.基本釋義
比喻主動将自己置于危險境地,如同将食物懸挂在虎口旁,形容冒險行為或身處險境。
2.出處與典故
出自《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中描述李陵的段落:“李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踐戎馬之地,足曆王庭,垂餌虎口。” 張銑注:“垂餌,猶送食也。”。這裡用李陵率少量士兵深入敵境的例子,強調主動涉險的處境。
3.結構與用法
- 語法結構:緊縮式成語,可作賓語、定語,多用于描述人的處境。
- 感情色彩:含貶義,暗含對冒險行為的否定或警示。
4.延伸理解
- 字義分解:“垂”指懸挂或放置,“餌”為誘餌,“虎口”象征極度危險的環境,整體凸顯“主動涉險”的意象。
- 近義詞/反義詞:目前未見明确記載,但可根據語境類比“铤而走險”(近義)或“明哲保身”(反義)。
5.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評述中,強調對危險處境的主動選擇,例如:“他孤身深入敵營,無異于垂餌虎口。”
注:以上信息綜合自多個權威詞典和文獻(如滬江詞典、漢典等),如需完整釋義或出處原文,可參考《文選》相關篇章。
網絡擴展解釋二
垂餌虎口這個詞是指在危險的境地或險峻的環境中,像将餌料或誘餌下垂給老虎咬取一樣,充滿了不确定和風險。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垂”、“餌”、“虍”和“口”四個部首。
拆分的部首:
- 垂:表示垂直或下垂的意思,也代表了風險或險峻。
- 餌:表示餌料或誘餌,用于引誘目标。
- 虍:表示老虎的意思。
- 口:表示口的意思。
這個詞的來源比較難追溯,但可以從垂釣的方式來解釋。垂釣是一種釣魚的方法,魚餌被懸挂在魚口的位置,非常接近危險的咬鈎地帶,也是暗喻着行動的危險性和不确定性。
垂餌虎口的繁體字寫法是「垂餌虎口」。
在古時候,垂餌虎口用傳統的漢字書寫為「墜餌虎口」。
例句:
- 在考試時,他選擇了冒着失敗的風險去回答陌生的問題,這真是垂餌虎口。
- 做決策時,有時候我們需要冒一些風險,就像是在垂餌虎口中。
一些相關的詞彙:
- 組詞:垂釣、風險、危險、引誘、風險投資。
- 近義詞:冒險、進退維谷、一觸即發。
- 反義詞:安全、穩定、謹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