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磕瓜的意思、磕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磕瓜的解釋

皮棒槌。 明 無名氏 《拔宅飛昇》第一折:“充縣令我且替他;若有人來告狀,賞他一頓磕瓜。”《金6*6*梅詞話》第六十回:“ ********* 笑令 玳安兒 :‘拏磕瓜來,打這賊花子。’那 謝希大 悄悄向他頭上打了一個嚮瓜兒。”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磕瓜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磕瓜”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

一、戲劇道具含義

  1. 來源與用途
    源自唐代參軍戲,是一種形似長柄錘子的道具,一頭包軟布,用于擊打角色頭部,制造聲響效果但不會造成疼痛。
    其名稱直接體現功能:“磕”指擊打,“瓜”代指頭部(即“腦袋瓜子”),屬于戲劇行業的專業術語。

  2. 特征與演變
    樣式多樣,使用者可自行制作,常見于古代戲曲表演中。例如《金瓶梅詞話》提到西門慶命人取磕瓜打人,側面反映其作為道具的娛樂性。

二、成語比喻含義

  1. 基本釋義
    指因貪圖小利而自食惡果的行為,強調“因小失大”的寓意。
    典故源于古代故事:某人發現路邊的瓜後,因擔心他人争搶而先磕壞瓜,最終反而導緻自己無法享用完整的果實。

  2. 延伸用法
    現代可用于形容因短視行為導緻自身損失的情形,例如商業決策中的投機行為。

三、其他釋義

在部分文獻(如《拔宅飛昇》)中,“磕瓜”也指代“皮棒槌”,作為古代刑具或生活工具使用。

該詞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戲劇道具與成語比喻是兩種主要用法,分别體現古代文化特色和哲理警示。

網絡擴展解釋二

磕瓜:一個有趣的詞彙

磕瓜,一個在口語中常被使用的詞彙,是指一個人因為某種原因而被笑話、嘲笑或取笑的意思。這個詞彙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尤其用于形容某人犯了一個可笑的錯誤或做出了愚蠢的舉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方面,磕瓜由石部組成,其部首為石,部外筆畫為8畫。

關于磕瓜這個詞的來源,一般認為它來自于方言,特别是北方的某些口語方言。而在繁體字中,磕瓜的寫法為「磕瓝」。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常常和現代有所不同。對于磕瓜來說,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它的寫法為「磕蓇」。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相對少見,但在古代經典文獻中仍然可以找到。

以下是一些關于磕瓜的例句:

1. 他昨天在台上忘詞了,全場的觀衆都在磕瓜。

2. 隻因為一時疏忽,他在開會時說錯了話,立刻成為大家磕瓜的對象。

3. 這個笑話太冷了,沒人笑,它可真是個磕瓜。

磕瓜的一些近義詞包括:出丑、出洋相、失态,而反義詞可以是:出衆、優雅、得體。

總的來說,磕瓜是一個常用于口語中的詞彙,用來形容某人因為舉動或錯誤而被取笑或嘲笑。雖然它可能有一些地域性,但在現代漢語中非常常見。希望以上關于磕瓜的介紹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