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斟的意思、二斟的詳細解釋
二斟的解釋
指 夏 同姓諸侯 斟灌 和 斟鄩 。 夏 之時 寒浞 殺 後羿 而占有其妻室,生子 澆 及 豷 ,使 澆 率師滅 斟灌 、 斟鄩 。 夏 臣 靡 收二國遺民,滅 寒浞 而立 少康 。 少康 複滅 澆 ,使其子 後杼 滅 豷 , 夏 室中興。事見《左傳·襄公四年》。後因用“二斟”指忠心複國之師。 清 顧炎武 《感事》詩之一:“舊國仍三 亳 ,多方有二 斟 。”
詞語分解
- 二的解釋 二 è 數名:一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貳”代)。 雙,比:獨一無二。 兩樣,别的:二話。不二價。 兩 筆畫數:; 部首:二; 筆順編號:
- 斟的解釋 斟 ē 往杯盞裡倒飲料:斟茶。斟酒。 古代指精羹汁:廚人進斟。 筆畫數:; 部首:鬥;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二斟”是一個曆史典故相關的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但核心指向夏朝時期的兩個諸侯國。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斟”指夏朝同姓諸侯斟灌與斟鄩(xún)。這兩個方國在夏朝曆史中因參與複國事件而聞名。
二、曆史背景
-
事件脈絡
- 夏朝時,寒浞篡權殺害後羿,并霸占其妻室,生下澆(ào)和豷(yì)。
- 寒浞派澆率軍攻滅斟灌、斟鄩兩國,導緻夏朝中斷。
- 夏臣靡集結兩國遺民,推翻寒浞,擁立少康複位,最終少康派後杼滅豷,實現“少康中興”。
-
象征意義
因兩國遺民助力複國,“二斟”被引申為忠心複國之師的代稱。清代顧炎武《感事》詩曾用此典:“多方有二斟”。
三、其他解釋
部分資料(如)将“二斟”解釋為“多次斟酌”,但此釋義未見于權威曆史文獻,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衍生用法,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
四、參考資料
- 核心出處:《左傳·襄公四年》
- 擴展引用:顧炎武《感事》詩
如需進一步了解夏朝曆史細節,可查閱《左傳》原文或相關史學論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二斟》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對喝酒盛滿的容器進行第二次斟酒。這個詞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其中“二”是表示“兩次”的意思,而“斟”則代表盛酒的動作。根據筆畫統計,這個漢字一共有八畫。
《二斟》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在喝酒時,會先進行第一次斟酒,然後再進行第二次斟酒。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酒更加香醇,并且展示出對客人的尊敬。
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仍然是由“二”和“斟”兩個字構成。
在古時候,這個詞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現代漢字的标準化使得字形得以統一,所以現在的寫法與古代寫法相同。
以下是一些關于《二斟》的例句:
1. 他細心地将酒杯斟滿,再進行二斟,以表達對客人的尊敬。
2. 宴席上,主人每次斟酒都會進行二斟,使得大家能品嘗到更加美味的酒水。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斟酒”、“斟滿”、“斟滿一杯”。
《二斟》的近義詞包括:“二次盛酒”、“再斟”等。
目前沒有找到與《二斟》反義的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