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廉而不刿的意思、廉而不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廉而不刿的解釋

有棱邊而不至于割傷人。比喻為人廉正寬厚。《禮記·聘義》:“廉而不劌,義也。” 孔穎達 疏:“廉,稜也;劌,傷也。言玉體雖有廉稜而不傷割於物,人有義者亦能斷割而不傷物,故雲義也。”《老子》:“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廉而不刿”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典籍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二、典籍出處

  1. 儒家經典
    《禮記·聘義》中以玉喻人:“廉而不刿,義也”,形容君子如玉石般方正有原則,但待人溫潤不傷人。
  2. 道家經典
    《老子》第五十八章提出聖人修養:“方而不割,廉而不刿”,主張正直而不尖銳,體現道家對柔和智慧的推崇。

三、深層引申

四、使用場景

五、讀音與結構

總結

這一成語融合了儒道兩家的倫理觀,既是理想人格的寫照,也提供了“堅持原則而不失溫度”的實踐智慧,適用于從個人修養到公共治理的多重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二

廉而不刿

《廉而不刿》是一個成語,意為廉潔而不剖開。下面将為您介紹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1. 拆分部首和筆畫

《廉而不刿》是由“廉”和“不”兩個字組成。其中,“廉”字的部首為“廣”,總共有11個筆畫;而“不”的部首是“一”,總共有4個筆畫。

2. 來源

這個成語來源于《左傳·僖公二十一年》:“子玉廉而不刿。”意即子玉廉潔正直,不剖析人家的過失。後來,這個成語逐漸發展成為形容廉潔不苛求他人的美德。

3. 繁體

繁體字中,拆分部首和筆畫與簡體字相同,沒有任何差異。

4.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廉”字的寫法略有差異。在《說文解字》中記載了以下幾種寫法:
- “權”字旁 - 廩:食宿、周旋
- “龍”字部 - Ŀ羸:病、廢
- “廣”字部 - 廩:廣、厲、袛、豐

5. 例句

這個成語常常用于褒獎、贊美那些持高标準、高要求的廉潔官員和公務員。
例句:
- 他是一位廉而不刿的法官,不輕易指責别人,始終保持公正。
- 這個機構一直堅持廉而不刿的原則,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稱贊。

6.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廉價、廉政、廉明
近義詞:廉潔、清廉
反義詞:刿詣、刳心刖腎、吭梢割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