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投鞭的意思、投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投鞭的解釋

(1).扔掉馬鞭。借謂下馬。《三國志·魏志·孫禮傳》:“帝獵於 大石山 ,虎趨乘輿, 禮 便投鞭下馬,欲奮劍斫虎。” 宋 王安石 《王村》詩:“攬轡聯貂帽,投鞭各酒巵。”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董如彪》:“ 葛封 棄鎗投鞭,涕泣叩馬而諫。”

(2).見“ 投鞭斷流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投鞭是漢語典故詞彙,源自《晉書·苻堅載記》記載的軍事典故。原指前秦君主苻堅在淝水之戰前聲稱将馬鞭投入長江即可阻斷水流,後引申為兩種核心含義:

一、軍事力量的具象化比喻 《漢語大詞典》指出,該詞本義特指"将馬鞭抛入江河以阻斷水流"的誇張表述,常用于古代文獻中比喻兵力強盛。《中國成語大辭典》記載,成語"投鞭斷流"正是由此演化而來,生動展現軍隊規模的龐大。例如明代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載:"符秦之衆,投鞭斷江"即用此典。

二、群體行為的象征表達 清代趙翼《廿二史劄記》中,該詞被引申為集體力量的具象化表達。現代漢語語境下,詞義進一步擴展為"群體共同參與形成的巨大能量",如"網民投鞭之力推動事件進展"的表述,常見于社會評論類文章。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列為曆史典故在現代語言中的活用範例。

該詞在《辭源》中被标注為"軍事典故類詞彙",其語義演變過程完整呈現了漢語詞彙從具象軍事術語到抽象社會隱喻的發展軌迹。北京大學中文系《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特别強調,使用該詞時需注意語境的曆史文化關聯性。

網絡擴展解釋

“投鞭”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主要含義,需結合不同文獻和典故進行解釋:

一、字面含義:扔掉馬鞭,下馬行動

該用法常見于曆史記載,如《三國志·魏志·孫禮傳》中描述孫禮為救駕“投鞭下馬,欲奮劍斬虎”。宋代王安石《王村》詩“投鞭各酒巵”也沿用此意,指下馬飲酒的動作。

二、成語典故:投鞭斷流

源自《晉書·苻堅載記》,前秦苻堅自誇兵力強盛:“以吾之衆旅,投鞭于江,足斷其流”。後以“投鞭斷流”比喻軍力強大、人馬衆多,如:

  1. 辛棄疾《水調歌頭》用“誰道投鞭飛渡”暗指苻堅南侵典故;
  2. 《幼學瓊林》直接引用“投鞭可以斷流”形容兵力優勢。

需注意: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提到“投鞭”表示憤怒或激動,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是對個别語境的誤讀。建議以《三國志》《晉書》及經典文學作品中的用法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愛琴文化邦瘁邊材璧池成反比竄伏倒序彫僞地慝放馬後礮飛禽功成骨枯刮擦駭唬函工懷祿踝體宦海風波渾屯缣練谏舍交九驕恡進征九三學社濟拯局操空慧誇大其詞蠟滓聯防淩趠馬乘牧豎腦門兒佞宋骈首就戮辟池鵲笑鸠舞驅忙取勝熱衷如嫂三鼎伸冤雙身子疏材説到大天私下絲竹筦弦窣勃野鎖肚桃花年命淟悴通籠悟澈鮮活小德出入襲藏鞋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