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籌的意思、得籌的詳細解釋
得籌的解釋
(1).指博局中獲得籌碼。籌碼,計勝負之具。《淮南子·诠言訓》:“善博者不欲牟,不恐不勝,平心定意,捉得其齊,行由其理,雖不必勝,得籌必多。”
(2). 金 朝監稅官倍增稅課之稱。 宋 洪皓 《松漠紀聞補遺》:“虜法,文武官不以高下,凡丁家難,未滿百日,皆差監關稅、州商稅院、鹽鐵場,一年為任,謂之優饒,其稅課倍增者,謂之得籌。每一籌轉一官。”
詞語分解
- 得的解釋 得 é 獲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恘 )。得便。得力。得濟。心得。 適合:得勁。得當(刵 )。得法。得體。 滿意:得意。揚揚自得。 完成,實現:飯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滿足名利的欲望)。 可
- 籌的解釋 籌 (籌) ó 計數的用具,多用竹子制成:籌策(a.古代計算用具,以木制成的小棍或小片;b.計策)。籌算。籌碼。略勝一籌。竹籌。酒籌。 謀劃:籌款。籌備。籌措。籌劃。籌集。籌建。運籌。統籌。一籌莫展。
網絡擴展解釋
“得籌”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博局中獲得籌碼
- 含義:指在古代博戲(一種賭博或競技遊戲)中獲取代表勝負的籌碼。這一用法源自《淮南子·诠言訓》中的記載:“善博者不欲牟,不恐不勝,平心定意,捉得其齊,行由其理,雖不必勝,得籌必多。”
- 背景:這裡的“籌”是古代計數的工具,用于記錄勝負結果,類似現代賭局中的籌碼或積分。
2.金朝稅官倍增稅課的稱謂
- 含義:特指金朝時期,監稅官員通過增加稅收而獲得晉升的資格。據宋代洪皓《松漠紀聞補遺》記載,金朝規定官員在任期間若稅收翻倍,稱為“得籌”,每得一籌可升遷一官階。
- 背景:這一制度反映了金朝對稅收的重視,但也可能隱含對苛稅現象的批判。
補充說明:
- 讀音:拼音為“de chóu”(輕聲+陽平),部分文獻中可能讀作“dé chóu”。
- 現代使用: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出現,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曆史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得籌(dé chóu)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由“得”和“籌”組成。其中,“得”的部首是彳(chì),筆畫數是2;“籌”的部首是竹(zhú),筆畫數是12。
“得籌”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文王之什》中的一篇詩篇《小雅·湛露》:“兄之言,思言思誠。兄之籌兮,未克象。”可見,“籌”在古代有“計算、籌謀”的意思。而“得籌”指的是成功地計劃、籌措或策劃事情。
在繁體字中,“得籌”又寫作「 得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說文解字》記載了古代的字形,其中“得”的古字形為“彳尺也”,“籌”的古字形為“竹田也”。可以看出,“得”的古字形中表達了人物在前進的道路上邁步向前的形象,而“籌”的古字形則融合了竹子和田字的義意,表示用竹子作為計算和籌謀的工具。
以下是幾個關于“得籌”的例句:
1. 在困難面前,我們需要得籌一些支持和幫助。
2. 他毫不猶豫地得籌了一筆資金來支持這個項目。
3. 隻有得籌對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競争中取得成功。
相關的組詞包括:得力、籌備、籌碼、少籌等。近義詞有:取得、獲得、得到等。反義詞有:失籌、落空等。
希望以上信息能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